小学教育资源
(共25520
份)
用时:29ms
-
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大胆表达。2、学习整首吟诵,感知古诗的韵律美。一、准备:画有古诗内容的图画、登鹳雀楼课件、自制古诗挂图四、活动过程:(一)通过图画初步理解古诗内容。1.出示.
-
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活动准备:图片,磁带,字卡。活动过程: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2、看.
-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古诗形象鲜明突出,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味道醇厚。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应该让学生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并且把握人物形象。所以,教学中应该能激发学.
-
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美,体验操作活动带来的乐趣。2让幼儿学会用半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粘贴出各种房子。3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掌握粘贴和添画的技能。4会用它们大胆.
-
活动设计: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活动目标:1、认.
-
七、课后反思本活动的名称最初是教材中的“蛋宝宝,站起来”,在第一次试讲中,我的引导语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呢?”很多孩子觉得用手一扶、或用别的东西一碰,蛋宝宝就会站,没有“站”的持续过程。于是我把题.
-
活动目标:1、在说儿歌活动中感受秋风的顽皮和可爱。2、能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简单的创编。3、知道秋天的大致特征。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
-
白兔当了萝卜店的经理。小狐狸很羡慕:“哼,我要变成小白兔!”于是,他念起咒语:“一二三四五六,狐狸变成小白兔。”嘿!小狐狸变成了一只小白兔了。早晨,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来到萝卜店。店里的小灰兔一见,惊叫.
-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特别希望能像学堂里的孩子那样,跟着老师读书。可是,他家里很穷,实在没有钱拿出来供他上学堂。于是,他经常一个人躲在学堂外面,安静地听着里面的读书声。一位亲戚看见他这.
-
活动目标:1、尝试参加一些社会公益劳动,体验过去光荣的情绪,激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2、感受歌曲的节奏,激发幼儿尝试用相应的节奏打出歌曲的节奏。活动准备:音乐磁带、课件、挂图活动过程:一、游戏照镜子:拍.
-
活动目标:1.萌发幼儿关心他人和为朋友带来快乐的美好情感。2.能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了解五官的名称及其功用。活动准备:故事PPT、图片两张(笑脸和哭脸)彩笔、贴五官材料一套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
板凳宽扁担长绕口令教案如下:扁担和板凳板凳宽,扁担长,板凳比扁担宽,扁担比板凳长,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大花碗里扣个大花活蛤蟆。南边来了他大大伯子家的.
-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独自分类整齐和摆放整理小书包里的主要学习用品,为入小学做好自理能力准备2.初步了解感受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向往当个小学生。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
-
1活动目标:1、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唐装的款式、图案和色彩的特点。2、探索将方形纸剪成圆形的方法,尝试用自己剪的团花装饰唐装。3、穿着自制的唐装进行表演,体验其中的乐趣。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
-
活动设计背景小朋友到了大班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在平时问小朋友今天是星期几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不能正确说出,通过思考我便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能够学会看日历。活动目标1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
-
教学目标:1、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日.
-
活动目标:1、讨论值日生的工作内容,知道当值日生是爱劳动、爱集体的表现。2、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
-
招待客人教学反思: 由于本节课操作性材料较多,引起了孩子的动手的欲望以及学习欲望,孩子对于点数能够很容易做到,甚至可以直接说出来有几个,但是当让孩子自己匹配与点数相应的东西时,孩子会容易犯迷糊,小部分.
-
游戏目标:1.通过儿歌的方式,练习自己扣扣子,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2.愿意自己扣扣子,体验扣扣子带来的成就感。亲子建议:1.刚开始练习时,可以让幼儿给小娃娃扣扣子或把衣服铺在床上练习扣扣子。2.扣.
-
【设计思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秋天到了,周围的环境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这为孩子提供了观察探索的机会和平台,教师要和孩子一起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去秋游,从而认识秋天,欣赏秋天的美。游玩大多是父母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