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学习重点、难点梳理及练习题.docx
《《登高》学习重点、难点梳理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高》学习重点、难点梳理及练习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登高学习重点、难点梳理及练习题一、学习重点(一)景情交融的艺术手法1意象的选取与组合:诗的首联和颔联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众多意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短短十四字,六种景物组合在一起,风之“急”、天之“高”、猿啸之“哀”、渚之“清”、沙之“白”、鸟飞之“回”,描绘出一幅既雄浑壮阔又充满悲凉气息的秋景图。这种精心的意象选取与组合,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2.景语与情语的融合: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面上是在描写秋天落叶飘零、长江奔腾不息的自然景象,但“无边”“不尽”这样的修饰词,让我们感受到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以及宇宙的无穷。诗人将自己
2、对人生的感慨、对命运的无奈融入到这宏大的景色之中,达到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1 .情感的深沉厚重: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在登高中,他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年老多病的身体状况、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等多种复杂情感交织在一起。“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常”字写出了漂泊生涯的漫长,“独”字又突出了孤独寂寞之感,这些情感深沉而厚重,体现了“沉郁”的特点。2 .语言的抑扬顿挫:从韵律上看,全诗八句皆对仗,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平仄相对,节奏明快。从诗句的表意上,也有起伏变化,如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先写人生的艰难困苦,情感压抑,而后“潦倒新停浊酒杯”又将这种压抑的情感推向更深层次,有起有伏,体现了“顿挫”的特点O二、学习难点(一)理解诗人复杂情感的内涵与层次1 .个人命运的悲叹:诗人漂泊万里,常年客居他乡,这是一种漂泊无依的悲苦。同时,年老多病,身体每况愈下,“百年多病”让他对自己的生命感到无奈和悲哀。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将这两种个人命运的悲叹融合在一起,既有空间上的漂泊之苦,又有时间上的衰老之痛。2 .社会现实的忧思: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他的“艰难苦恨”不仅仅是个人的遭遇,也包含着对国家多难、社
4、会动荡的忧虑。“艰难”既指自己生活的艰难,也指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二)对诗歌中一些字词精妙之处的体悟1 .“落木”与“落叶”的区别:“落木”一词在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相较于“落叶”,“落木”更强调树干,给人一种光秃秃、毫无生机的感觉,更能体现秋天的萧瑟和凄凉。从视觉和心理感受上,“落木”营造出的氛围比“落叶”更加沉重、悲凉,更能契合诗人当时的心境和诗歌的整体意境。2 .“独登台”中“独”字的妙处:“独”字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形象。在重阳节这样本应家人团聚、朋友相聚登高的日子里,诗人却独自登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高 学习 重点 难点 梳理 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