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练习.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练习-S学习重点(一)削弱地方势力1.背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强大,在封地内有诸多权力,如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拥有兵权等,严重威胁中央统治。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且依附王公贵族,成为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2措施推恩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诸侯王可将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削爵除国: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如酎金夺爵,因诸侯所献祭祀黄金成色不足等借口,废除了一百多人的爵位,收回封地。迁移豪强:将一些郡
2、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打破他们原有的社会关系,削弱其势力。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1影响:有效地削弱了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二)加强经济管控1农业: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修建了六辅渠、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新型播种工具楼车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2 .手工业: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例如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设计巧妙,体现了当时高超的手工业技艺。3 .经济控制措施统一铸巾: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3、五铢钱。五铢钱形制规整,重量适宜,在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久,对国家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盐铁酒官营专卖:设置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稳定了市场秩序。征收商人车船税:对商人征收车船税,抑制了商业的过度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1影响: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三)尊崇儒术1.背景:西汉初年,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西汉的董仲舒融合了法家、道家、阴阳
4、五行等学说,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宣传君权神授,又提出“三纲五常”。2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兴办太学: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1.影响: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四)北击匈奴1.背景:匈奴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西汉边境,掠夺财物,杀害百姓,给西汉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威胁。汉初由于国力较弱,采取和亲政策,但未能从根本上解除
5、匈奴的威胁。2过程: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出击匈奴。如公元前119年的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穿越沙漠与匈奴主力相遇,激战一天后,派兵迂回包抄,大败匈奴;霍去病也挥师北进,追击匈奴兵,匈奴受到沉重打击。3影响: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西汉进一步巩固了对北部边境的控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二、学习难点(一)推恩令的背景和含义1.背景:汉初分封诸侯王,诸侯势力不断膨胀,严重威胁中央政权。虽然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采取过一些措施,但未能完全解决问题,汉景帝时还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练习 12 大一统 王朝 巩固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