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当寒热并用.docx
《脾胃病当寒热并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脾胃病当寒热并用.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脾胃病当寒热并用脾胃病经常发生寒热错杂的病证,且不论外感内伤,皆可造成寒热错杂的状态。为什么脾胃容易受损呢?就是因为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但寒热错杂和寒热并用的问题还需注意。寒热错杂是证候,而用寒药和热药来治疗寒热错杂证就叫寒热并用。寒热错杂的认知和辨证在临床上就显得更为重要。寒热并存在临床上多见,辨证起来貌似简单,但能剖析到位,条理分明非常困难,立法择药也并非易事。我们希望处方用药和证候有一致性,比如寒证热药或者热证寒药,是我们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但疾病是复杂的,很少和教科书完全一致,人的五脏六腑各有盛衰,如果脏腑功能亢进,就出现热证,脏腑功能衰退,就产生寒证,脏腑各司其职、虚实各异,寒热错
2、杂、交织发病。寒热错杂证,治疗的时候既要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又要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所以处方用药就需要寒热并用。临床上主要的难点就是辨明五脏六腑的寒热状态,搞清楚寒热在上在下,在表在里,在三焦何处,在六经何处;寒证、热证孰多孰少,治疗中寒药用多少,热药用多少,我们如何辨析,这是关键。治肝经火郁,胃疼,吞酸,吐酸,左金丸能治,连附六一汤也能治,用黄连、吴茱萸,还是用黄连、附子?用量是6:1还是6:4?这要仔细研究。古代和近代的先贤都费了不少脑筋,也制定了不少有效方剂。比如伤寒论的113个方,寒热并用者占了将近一半,像小柴胡汤、五个泻心汤、黄连汤、大黄附子汤、乌梅丸等等都是寒热并用。金匮要略262
3、个方,寒热并用者占了将近1/5,常用的蔗蔗附子败酱散、竹皮大丸、大黄附子细辛汤等等都是如此。这些方剂都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后人制方就更多了,如唐王煮外台秘要的驻车丸,金李东垣兰室秘藏的滋肾通关丸,元朱丹溪丹溪心法的左金丸、六郁丸、二妙散等等,还有宋太平圣惠方的金铃子散,明韩懋韩氏医通的交泰丸。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秘红丹,用以伐肝和胃,降逆止血,治疗屡服他药不效之吐血、尿血确实有效果。再次强调,寒热并用的辨证关键是,首先要知道错杂之寒热的位置,是在上在下,在表在里,还是在半表半里,在上焦、中焦还是在下焦,在何脏何腑。再就是错杂之寒热的权重和缓急,寒有几分、热有几分,孰轻孰重、孰急孰缓。我们知道寒热并用的适应证,适应证分析到位,立法遣方、寒热并用治疗寒热错杂证就有的放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脾胃 寒热 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