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读书《黄帝内经》临证心得.docx
《中医读书《黄帝内经》临证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读书《黄帝内经》临证心得.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读书黄帝内经临证心得本月跟师临证(实践)主要病种(内容):黄帝内经“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均出自黄帝内经,从文字表述上看,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容易使人们对黄帝内经的理论产生误解,进而对中医产生偏见,甚至成为批评中医的有力证据。因此有必要从专业角度对此进行解读,给出明确而客观的解答,才有利于削除疑虑与误解,增强学经典、用经典的信心。“肾为之主外”此语见于灵枢五瘙津液别,其相关表述是:“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其中“肾为之主外”:不同书籍记述不一,如太素“外”写作“水”,其按肾主水的理论,强调了肾在水液代谢方面的重要作用。此种认识如
2、只从医理角度考虑,确实没有问题,能够做到文通理顺,但从文献校对角度看将“外”改为“水”没有确凿的文献校本依据;再从原文角度看,将“肾为之主外”与“心为之主”“肝为之将”“脾为之卫”并列而提,有一个文意表述的连贯性,如将外改水,会出现明显文理不符。另外,灵枢师传篇有“肾者主为外”的相似表述,所以“外”改为“水”明显不妥。“肾治于里”此语见于素问刺禁论,其相关表述是“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通过对原文的分析不难看出,这段内容是从气机升降角度对五脏的功能特征进行阐释。林明欣等认为其具体涵义符合“升浮降沉”“生长收藏”的中医学“圆运动”规律。气机升降敛散是五脏功能
3、的具体反应:肝气从左上升,肺气从右下降;心火炎散向外布达于表,肾水向内收敛而主藏精气;脾位于中焦为气机升降敛散的枢机,使气运行不息。因此,“肾治于里”是从五脏气机升降敛散角度对肾功能的一种表述。“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的关系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肾治于里”与“肾为之主外”虽然均在表述肾的功能,但因描述角度不同,故而产生了不同说法。但不能因文字的差异性就否定了两种表述的内在联系。“肾治于里”主要从气机角度强调肾的作用,而“肾为之主外”则是从五脏功能互用角度强调肾的功能,但两者均是以肾藏精理论为基础的应用发挥。只有肾精充足才能与心脏上下相应,表现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之态。同样只有肾精充足,人才能在官窍、骨齿发、生殖机能、卫外功能,神志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正常状态。因此这两种观点虽在文义上“里”“外”相反,但实际理论应用上并不相悖。同时,从临床来看,两种观点都具有实用性,均可在整体观与辨证观指导下进行合理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帝内经 中医 读书 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