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资源
(共47744
份)
用时:19ms
-
滑轮习题一、填充题1 .图1中A是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选填“上”、“下”)。假如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牛的拉力。若要使十久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米.
-
电能的获得和转化习题一、填空题1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的仪表。2 .视察如图1所示电能表,明白各参数:(1) “220V”表示(2) “5(10)A”表示(3) “50Hz”表示、(4) 2500RkW.
-
金属的活动性依次习题一、选择题1 .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依次是()A.金、铜、铁B.铁、金、铜C.铁、铜、金D.铜、金、.
-
塑料、纤维和橡胶一、选择题1 .下列高分子化合物属于自然高分子材料的是()oA.棉花B.塑料C.尼龙D.羊毛2 .下列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识不正确的是()0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
-
主题班会教学设计题基2S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学段学校主题班会题目、背景、目标、准备班会题目背景分析(从学情分析、主题解析两方面分析;主题解析侧重分析班会选题和主题间的关系)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
-
九下21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下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文通过邹忌以日常小事设喻,以自身比美的经历类比国家大.
-
2 .定期组织班会,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改进工作方法。3 .加强与其他班主任的交流与分享,共同提高班级管理水平。4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计划.
-
七下4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文言重点字词(如“卿、孤、大兄等称谓语),理解其文化内涵。梳理人物对话逻辑,准确翻译全文。2 .思维发展与提.
-
七下3列夫-托尔斯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到后半部分.
-
七下5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5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运用:积累字词,了解作者作品。审美鉴赏:反复朗读,感受黄河形象,领悟黄河凝聚着的民族精神。文化传承:体会蕴含其中的深挚情感,让自.
-
七下5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5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在理解黄河作用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理解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并学习这种精神。语言运用:积累字词,.
-
七下6老山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七下6老山界教案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中描写景物、行军过程的生动词句,学习运用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场景,提高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能够仿照文中的描写手法进.
-
【大单元整合下的情境教学】第9课元日教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三年级下册语文分层作业优秀设计09古诗三首A类基础必做题:L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苏(Sh(Isu)借(j.
-
【轻质减负】9木兰诗思维导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素材(统编版)七年级下情境导入穆桂英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许多的伟丈夫,但也不乏奇女子。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梁红玉花木兰樊.
-
【合集】写景色的作文10篇写景色的作文篇1要说风景,我也去过许多著名的旅游景区,可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表姐的家乡。我是在去年暑假表姐回到了她的家乡。以前,我也在那里住过。我最先看到的就是屋后的那一片竹园.
-
骆驼祥子经典赏析必考知识点一文梳理!作品简介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从农村来到城市.
-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下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随文识字,并能结合课文语句,理解词语的意思。思维发展:结合课文,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审美鉴赏:默读.
-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第6课陶罐和铁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寓言故事。课程标准要求中年级学生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这篇课文以对话.
-
那个星期天试讲逐字稿授课教师:授课日期:课程时长:40分钟适用年级:六年级一、课程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一直期待着某件事情,盼星星盼月亮,满心欢喜地等待,.
-
纸的发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学形式精读引领课题名称纸的发明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时,已经对“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进行了初步学习,在阅读能力上,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