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分类资源
(共1335316
份)
用时:337ms
-
二十六、标识和可追溯性规定1目的为加强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有标识和追溯性要求的产品进行有效管理;便于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防止非预期的使用;保证使用到工程中去的产品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可追溯性。.
-
三十一、客户和外部供方财产管理制度编号:FJXW-QP-311目的实施本程序的相关要求,对客户或供应商提供的财产进行验证、保护和维护管理,确保客户和供应商的利益不受侵害。2范围2.1适用于客户提供的技.
-
二十七、工程质量事故责任追究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目标实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及其它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
-
三十二、各部门岗位任职条件汇编工程部经理本职工作:参与项目投标,主持项目的各种施工管理工作及标准化管理。工作职责:参加或主持工程投标书编写(技术标)工作,按招标书要求确保标书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相应的深.
-
二十八、不合格品、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81目的实现对不符合的有效处置,防止不合格服务的非预期使用及减少、避免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损失。2范围适用于公司施工过程中服务质量不.
-
二十三、环境违章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31 目的为消除实际或潜在的环境违章原因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严重环境问题和伴随的环境影响。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公司的环境违章进行处理.
-
二十七、管理评审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71 目的为了有效开展公司的管理评审,客观评价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制定本制度。2 范围规定了公司开展管理评审的职责、内容、过程、方法.
-
二十五、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制度1目的Ll针对出现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1.2 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1.3 实现管理体系的持.
-
三十、培训制度第一条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公司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提升全员综合能力及素质,使各级员工更好地发挥岗位职责的工作潜能,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
-
二、劳保用品管理规定1目的为达到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确保员工健康、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本公司所管辖的范围内。3职责3.1 工程部负责对劳保用品发放、使用的监管。3.2 工程部负责劳保用品的采购、.
-
二十九、风险和机遇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9目的内、外部环境是公司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根本前提。充分开展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调查和监测,确定与本公司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
-
二十四、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41 目的为对实际存在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使之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危险性相适应,以防止不符合的重复发生和产生新的不符合,特.
-
二十四、数据分析应用规定1 目的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确定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2 适用范围适用于为确定控制和验证我公司施工工序质量和产品质量以及环.
-
二十三、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规程一、施工设备的使用设备组成固定资产后,均需建立管理号码,标识于设备最显眼处作为识别标志。每台设备均应以统一规定的标志牌,且应与其档案编号对应。二、施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机.
-
二十一、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11 目的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进行例行监控与管理,以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控制。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各工程部的环境绩效、有.
-
二十二、工程维护保养管理制度1目的对工程施工服务过程的维护保养予以确定进行策划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环境和安全性,并使生产和服务满足规定要求,充分履行对客户做出的质量承诺,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2适.
-
2025移动储能行业前瞻分析i关于国家对移动储能补电、救援服务车的利好政策国家对移动储能补电、救援服务车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制定与目标明确: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
-
二十二、职业健康安全监测和测量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21 目的对职业健康安全全过程的绩效跟踪监测,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安全目标的实现。2 范围适用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尤其是.
-
二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01目的对与公司的重要环境、重大危险源有关的运行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符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与指标的要求,以实现环境、职业健康.
-
二十六、内部审核管理制度编号:FJXW-QP-261目的本程序是为了检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以便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应性、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