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东方的诸侯国是()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2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下列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3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其中,成效最大的变法是()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郑国渠6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2、主要功能不包括()A.防洪B.灌溉C.水运D.发电7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8 .水利工程的兴修C,手工业的发展D.商业的繁荣8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为此,他们最有可能支持()A.变法改革B.战争兼并C.发展经济D.文化交流9 .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主要的原因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确立县制10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其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C人口众多D.军队强大11 .战国时期
3、,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大。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不包括()A.参战兵力多B.交战区域广C.持续时间长D.以“尊王攘夷”为旗号12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学习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骑射技术。这一举措体现了()A.民族交融B.战争频繁C.经济发展D.文化交流13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4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B.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C.发展封建经济D.增强军事实力15渚R江堰水利工程能够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 战国时期 社会 变化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