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作业.docx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有学者指出:“冷战格局对于推动世界体系的重构具有正面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为原殖民地国家和其他受制于西方的落后国家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来自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这说明冷战格局()A,推动殖民地国家的独立B.使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催生了社会主义阵营D.压制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2.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这一咨文()A,标志着冷战开始B.意味着两极格局形成C.导致北约组织建立D.引发了朝鲜战争3.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
2、共同之处是()A,都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B,都是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但却利益一致的大国集团4.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曾对美国记者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这说明()A.苏联为维护世界和平愿与美国合作B.苏联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C.苏联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导世界事务D.苏联放弃与美国的冷战对抗5.1961年,柏林墙修建;1989年,柏林墙倒塌。这一墙之隔、一建一倒的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两极格局的兴
3、衰B.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欧洲国家关系的变化6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B.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C.美国经济发展缓慢,需要中国市场D.美国为了联合中国对抗苏联7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表明()A.社会主义运动彻底失败B.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严重挫折D.苏联模式的失败8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C.经济全球化加
4、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D.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9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欧盟的成立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北约的东扩10.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两者的关系是()A.相互促进,相互制约B.前者排斥后者C.后者排斥前者D.相互对立11.1947年,马歇尔发表声明,“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者R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即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
5、的矛盾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D,成为“冷战”开始的标志1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弓I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13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后作业 18 冷战 国际 格局 演变 课后 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