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黄鹤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第13课《黄鹤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黄鹤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3课黄鹤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第13课黄鹤楼教学设计课题黄鹤楼主备教师杨国瑞执教者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2024.10总课时1教学目标1、读准节奏,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读悟结合,了解律诗的相关知识,理解诗歌大意,品味感悟作者的人生失意之愁和浓浓的思乡之愁。教学要点教学重点1.朗读并品味诗歌(重点)2.品味感悟作者的人生失意之愁和思乡之愁。(难点)教学难点教材统编语文八上作业反思教学过程初备设计个性修改导入新课一、故事导入李白曾经登临黄鹤楼,面对滚滚东流的江水,他诗兴大发,准备挥毫疾书,突然看到墙壁上崔颖的黄鹤楼,读了以后大惊失色,思绪全无,于是非常无奈地写了
2、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崔颖的黄鹤楼,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黄鹤楼。二、检查预习1、介绍黄鹤楼黄鹤楼故址在蛇山的黄鹄(hli)矶上,始建于(公元223年)。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由此可见,黄鹤楼的历史渊源和民间传说都已经十分遥远了,让我们齐读这首诗,拉近与它的距离。三、读诗文一明节奏1、齐读诗歌,扫清字音障碍。2、展示朗读,感知诗歌节奏。四、描绘画面一知大意哪联诗句给你的印象最为深刻?请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想想诗歌画面,并用自己的话为大家描述出来。仙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黄鹤一去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鹤楼 13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