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总结.docx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考点精要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行基础理论经典僚文考点精要总结考点经典原文历年真题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J“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人体的脉象可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规律性变化。2008-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的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春日浮则可见:【如鱼之游在波】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力口、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J中午之前,人身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的渐生而渐
2、旺,故病较轻;午后至夜晚,人身阳气又随自然界阳气的渐退而渐衰,故病较重。2005-1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人气始生,病气衰】阴阳的基本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J2001-73内经所谓“阴阳之征兆”,是指:【水火】2001-74内经所谓“阴阳之道路”,是指:【左右】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J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
3、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J2004-71以时间划分阴阳,则子时至卯时属:【阴中之阳】2004-72以脏腑部分划分阴阳,则肾属:【阴中之阴】阴阳对立制约的含义张景岳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J2010-1/2003-1/1997-1/1992-2“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什么关系:【阴阳制约(消长平衡)】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寒与热】2002-2/1996-127下列治法,均以阴阳对立制约为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热因热用,寒因寒用】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
4、阳气微上,阴气微2007-1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J这里的“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或从夏至到立秋。冬至一阳生,所以从冬至到立春,阳气逐渐上升,阴气逐渐下降,至夏至则阳气盛极,阴气伏藏。夏至一阴生,所以从夏至到立秋,阴气逐渐上升,阳气逐渐下降,至冬至则阴气盛极,阳气伏藏。如此循环,年复一年。气微下”,说明了:【阴阳对立制约】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J阴阳互根互用的含义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阳离决,精气乃绝”。1990-79“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的理论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
5、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阴阳相互为用,不可分离。“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阳损及阴,阴损及阳”。2007-2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指阴阳何种关系失常:【互根互用】2005-14在治疗虚衰病证,为求阴阳相济,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此为:【阳中求阴】1991-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主要说明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2008-3/1995-2/
6、1994-128确立“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的理论依据是:【阴阳互根互用】王冰注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生J2009-2/2006-2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是指:【阴阳互根互用】2004-2体现阴阳互根关系的是:1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损及阳,阳损及阴】1997-99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气与血】1997-100以阴阳对立制约关系为主的是:【寒与热】1993-99气和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的互根和互用关系】1993-100寒和热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阴阳的互根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者
7、,藏精而起亟(ji)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相互转化的含义灵枢论疾诊尺:“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素问六微旨大论:“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阴阳偏盛偏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J(阴阳对立制约)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J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防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阴虚不能制阳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2000-14/1998-14/199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基础理论·经典原文 中医 基础理论 经典 原文 考点 精要 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