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积累知识与方法清单第三单元知识识记易错字音读准鼻音拗不过(niS)酿酒(nidng)读准声调后悔(hu)罕见(hn)区分平翘舌嫂子(S0)梭子(SU0)发誓(shi)衰老(shu.
-
第11课透亮与不透亮一.填空题:1 .像这种物体,能透光,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o2 .透过玻璃等看东西可知玻璃一般是,毛玻璃一般是,瓷砖是O3 .白炽灯的灯泡是,发出光,毛玻璃灯泡是,发.
-
第三课天气大转盘一、目标指定的依据课标要求:1 .描述天气改变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 .运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洁加工。3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大象版小学科学二年级.
-
电能的获得和转化教案教学目标:1 .电能的各种来源及应用。2 .利用发电机可以大规模生产电能。知道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3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安培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
-
第1节人类发展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与环境的关系,并能通过阅读图表来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描述,相识人类与环境的紧密关系。2 .了解什么是环境问题,能通过一些详细事例说明环境问.
-
机械能习题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匀速上坡时,它的能量改变状况是()A.动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只有动能C.机械能不变D.机能能增大B.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势.
-
第1节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健康的概念;2 .相识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学重点:健康的含义,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教学难点:健康的含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思索引入:1 .一个人患感冒了.
-
滑轮习题一、选择题1.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运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变更动力方向B.运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变更动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
-
金属的活动性依次习题一、填空题L写出下列各化学方程式。(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刺眼的白光,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O(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铁粉.
-
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1 .猜想地球形成初期的形态特点。2 .了解25亿年前至今地壳的演化和生物的进化现象。3 .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假说和其他假说。4 .培育学生建立假说并修正与完.
-
功与机械效率教学目标:L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洁计算。3 .知道功的原理。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教学难点: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
-
金属习题一、选择题1.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匀称,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完全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FeB.SiC.0D.Al2 .某种.
-
功与机械效率习题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ON的物体在IO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B.做的有用功是800.
-
生活中的酸和碱习题一、选择题1.在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0A.在量筒的上端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2.精确量取25mlKMn4溶液,A.25ml量筒C.25ml碱式滴定管B.在滴定管.
-
金属习题一、选择题1 .化学行业中把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样的是()oA.制造白炽灯灯丝一.
-
海洋能的能量形式潮汐能:潮汐能指在涨潮和落潮过程中产生的势能。潮汐能的强度和潮头数量和落差有关。通常潮头落差大于3m的潮汐就具有产能利用价值。潮汐能主要用于发电。浪能:浪能指隐藏在海面波浪中的动能和势.
-
物体的内能教案教学目标1.在物理学问方面要求:(1)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记。(2)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更而变更的定.
-
身边的有机物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自然界中,下列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是()oA.酸B.碱C.盐D.有机物2 .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oA.CaCO3B.H2OC.CH4D.CO23 .厨房的下列物.
-
杠杆习题一、选择题1 .图中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杆上标尺每格的长度相等,在杠杆的A处挂着4个均为ION的钩码,这时B处的拉力是()。A.30NB.20NC.40ND.25N2 .以下装置中,利用杠杆平.
-
九下8蒲柳人家(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九下8蒲柳人家(节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蒲柳人家是刘绍棠乡土文学代表作,以京东运河为背景,通过何满子一家与乡邻的故事,塑造了鲜活的小人物群像。课文语言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