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科普知识.docx
《登革热科普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科普知识.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登革热科普知识一、登革热的“来龙去脉”- 病原体:由登革病毒(分4种血清型)引起,感染后可能出现不同症状,且再次感染不同型别病毒可能加重病情。- 传播途径:唯一传播媒介是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蚊子叮咬患者后,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传播病毒,不会人传人。- 典型症状:突发高热(39。C以上,持续3-7天)、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三痛”),还可能出现皮疹、乏力等,部分患者会发展为重症,需及时就医。二、预防的核心:“防蚊、灭蚊”是关键1 .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最根本)伊蚊幼虫离不开清水,要彻底清理积水:- 定期翻盆倒罐,清空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饮料瓶等容器里的积水;- 储水容器(水缸
2、、水桶)要加盖,每周换水1次;- 疏通下水道、屋顶排水沟,避免积水堵塞;- 绿化带、墙角等隐蔽处的积水也要及时清理。2 .科学杀灭成蚊和幼虫-对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景观池),投放灭蚊幼虫药剂(如缓释剂);-蚊虫活跃时段(清晨、傍晚),在室内角落、绿化带等区域用杀虫剂喷洒灭成蚊;-家庭可用电蚊拍、灭蚊灯等物理方式灭蚊,更安全。3.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叮咬-流行季节尽量避开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如需外出,穿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驱蚊剂;-家里安装纱门、纱窗,睡觉时挂蚊帐,尤其婴幼儿和老人。三、牢记:出现症状早就诊如果近期被蚊虫叮咬过,又出现高热、“三痛”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告知医生旅行史和叮咬情况,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降低重症风险。登革热可防可控,只要做好防蚊灭蚊,就能大幅降低感染概率。大家一起行动,从清理身边积水开始,共同守护健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革热 科普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