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操作规范.docx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操作规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操作规范本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咽鼓管黏膜肿胀,管腔急性阻塞致中耳通气引流不畅,气压降低、负压吸引而形成中耳黏膜充血、水肿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诊断】一、临床表现(一)耳内有异物堵塞感及闷胀感。(二)听力减退,可随头位变动而变化,且于打呵欠或撮鼻时可暂时好转。(三)自觉增强。(四)儿童常无主诉,但可能存在对声音的反应迟钝等现象要加以细心观察。二、检查要点(一)鼓膜内陷为本病主要特点。典型表现为(1)锤骨短突突出;(2)锤骨柄向后上移位缩短;(3)光锥变形或消失。(二)中耳腔内积液,可见鼓膜色淡黄,有液平面或水泡,随头位而变动。(三)听力检查,一般呈传音性聋,初为低频,后可转为高频。
2、(四)声阻抗检查,鼓室压曲线早期为C型(负压型),积液时呈B型(平坦型)。(六)鼓膜穿刺能抽出中耳腔内的渗出液。(五)鼻腔及鼻咽部检查,特别对一侧病变的患者,鼻咽部检查应作为常规,警惕腺样体肥大及鼻咽部癌肿的可能。(六)X线摄片,包括乳突、鼻咽和鼻窦X线平片或CT扫描,常可发现乳突气房模糊,或鼻咽、鼻窦内病变。(七)中年以上患者该病应检测EB病毒抗体。【治疗】一、病因治疗,控制感染病灶和去除阻塞性病变。二、中耳无渗液时,以使咽鼓管通畅为主。(一)对鼻、咽等处有急性化脓性炎症者,需用适当和足量抗生素治疗。(二)全身使用抗组胺或激素等药物,如氯苯那敏、酮替芬、地塞米松等。(三)1%麻黄素滴鼻。注意
3、滴药后头后仰使之流向鼻咽部,并随即侧卧510分钟,使咽鼓管黏膜收缩,以利中耳通气。(四)咽鼓管吹张术或鼓膜按摩。适于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三、中耳有渗液时,除上述促使咽鼓管通畅的方法外,以经鼓膜向外耳道通气引流为主。(一)鼓膜穿刺抽液。抽出渗液并注入药液。(二)鼓膜切开术,渗液黏稠不易经穿刺抽出者,可采用鼓膜切开吸出。(三)鼓膜放置通气引流管。适于分泌物黏稠,或经反复穿刺抽液无效者。(四)必要时行乳突和鼓室探查术。置管及手术禁忌症:1 .初患分泌性中耳炎,可先行鼓膜穿刺。2 .鼓室型颈静脉体瘤。3 .严重心脏病或血液病者。预后:一般较好,常于1周内炎症消退,听力恢复。如处理不当或中耳积液黏稠不易排除,可转变为慢性,甚而形成粘连型中耳炎,遗留难以恢复的耳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分泌 中耳炎 操作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