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1.2.docx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1.2.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想让国家昌盛,民族的团结才是首要。秦朝时期,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直到现在,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十几个朝代。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六十一年时间,新中国由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发达国家。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中国的民族团结,没有内战。六十一年,中国自行发明了火箭、军舰、潜艇等现代军用物资。只要民族团结,定可振兴中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要坚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征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教育作用,落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贯穿其中的重大原则,
3、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保证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民族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自觉做到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有效结合起来,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做好民族人才培养工作。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少数民族人民
4、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要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积极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孔繁森出生于1944年7月,是山东聊城人。1979年,国家要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民族 共同体 意识 心得体会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