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S学习重点(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初创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同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开启了新中国法治建设历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此时期还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1.发展完善阶段(改革开放后-2
2、1世纪初)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发展时期。1982年制定新宪法(“八二宪法”),历经多次修订,建立起以其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法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1997年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其写入宪法。20世纪90年代-2010年,随着一系列宪法修正案的通过以及各领域法律的制定完善,到2010年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各方面建设实现有法可依。
3、1全面推进阶段(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2020年5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背景:新中国成立后,需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文化和道德风尚。表现: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祖国、爱
4、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公德。通过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如雷锋、焦裕禄等,弘扬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开展扫盲运动、普及义务教育等,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意义:初步形成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了国民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改革开放后背景: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来引导和规范社会行为。表现:20世纪80年代,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多种形式激发民众爱国热情。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构建与社会主
5、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过程: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导向,对于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现实
6、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二、学习难点(一)理解“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个静态概念,侧重于法律和制度的体系构建,强调社会治理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任何国家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存在法制(广义)。其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一种治国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其基本要求是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应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1.联系“法制”是“法治”的
7、前提,健全的法制是实行法治的必要条件,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法治就无从谈起。“法治国家”比“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法治”不仅要求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更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遵守以及对权力的制约和对权利的保障等动态过程。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都是为了实现国家治理的有序和公正。(二)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1.法治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法治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法律规范社会行为,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使人们能够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培育和践行积极的思想道德观念。法治建设有助于促进人们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 10 当代中国 法治 精神文明 建设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