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学习要点.docx
《《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学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学习要点.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学习要点一、学习重点(一)诗歌内容理解1.诗句翻译“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形容愁绪深广,诗人离京时满怀的愁绪如浩浩荡荡的江水。“白日斜”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更增添了忧伤的氛围。整句诗描绘出诗人带着无尽离愁,在夕阳西下时离开京城的情景。“吟鞭东指即天涯”:“吟鞭”指诗人的马鞭,“东指”表明诗人向东行进,朝着故乡的方向。“天涯”表示距离京城十分遥远,仿佛到了天边。此句写出诗人挥鞭东去,渐行渐远,将奔赴远离京城的地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花自比。落花并非无情,它即便凋零,也要化作春泥,去滋养呵护新的花朵。这两句诗展现出诗人
2、虽辞官归乡,但仍心系国家,愿意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精神。1整体把握这首诗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前两句既有离别京城的忧愁,又有摆脱官场束缚的轻松,两种情绪交织。后两句笔锋一转,借“落红”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情感由个人离愁升华为对国家的无私奉献。(二)诗歌艺术特色1意象运用“浩荡离愁”中的“离愁”这一意象,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不舍,离京的复杂情感都凝聚在这“离愁”之中。“白日斜”作为自然景象的意象,既点明时间,又营造出一种日暮途穷、压抑沉闷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的愁苦心境。“落红”是本诗最为重要的意象,它突破了传统中落花象征伤感、衰败的含义,诗人赋予其奉献精神,以落花自喻,表明
3、自己虽然离开官场,但仍愿为国家培养人才、贡献力量。1修辞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落红”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有了“不是无情”和“更护花”的行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奉献精神。同时,这两句也运用了比喻,将自己比作“落红”,把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比作“落红”化作春泥护花,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诗人情感体悟1 .离愁别绪:诗人在仕途上历经坎坷,离开自己长期生活和奋斗的京城,心中满是对往昔岁月的留恋,对未知前路的迷茫,这种复杂的离愁在“浩荡离愁白日斜”中得以体现。2 .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即便辞官,诗人也没有忘记自己对国家的责任,“落红不是无情物,
4、化作春泥更护花”深刻地展现了他甘愿为国家的未来奉献自己,希望能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二、学习难点(一)理解隐晦表达L“万马齐喑究可哀”的象征意义:虽然本诗中未直接出现此句,但在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系列中,“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十分著名。这里的“万马齐喑”象征着当时社会的沉闷、压抑,人才被束缚,思想被禁锢,整个社会缺乏活力与创新。诗人通过这样的象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悲哀。3 .“落红”寓意的深度挖掘:“落红”不仅仅是简单的落花,它在诗中的寓意极为深刻。一方面,它象征着诗人自己,诗人如同落花一般,离开了官场这一“枝头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5、即使处于困境,也要为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贡献力量。学生需要深入思考,才能理解这一意象所蕴含的多层含义。(二)跨越时空理解诗歌意义1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当时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学生要理解这首诗,就需要了解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明白诗人辞官的无奈以及他渴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改变社会现状的迫切心情。只有将诗歌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情感的深沉与复杂。2 .思考诗歌对当代的启示:尽管时代不同,但诗人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生需要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比如在面对国家发展的需求时,如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之己亥杂诗其五 古代 诗歌 己亥 学习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