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带脉笔记.docx
《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带脉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带脉笔记.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跟师带脉笔记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姓名*中医药专家*带脉的循行如难经二十八难指出:“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说:“其脉气所发,在季胁下一寸八分,正名带脉。”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曰:“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维道。”带脉的走行在腰部环身一周已毋庸置疑,但其在腰部走行部位的水平高下(脐上、脐中、脐下)及循行具体线路、经脉起止点却不很明确。考证内经难经及奇经八脉考所载与带脉循行相关的部位“十四椎”“季胁”及所联系的经穴“章门、带脉、五枢、维道、气街”,推论带脉有穴经脉的循行当从带脉穴起始
2、,过五枢穴、维道穴到气冲穴,沿耻骨上走行至另一侧气冲穴,再上行过维道、五枢、带脉穴后至同侧章门穴后行至十四椎再到对侧章门穴后回到起始穴,环身一周。故其循行路线并非像腰带一样在腰间环束。带脉循行在背部基本横行于两章门穴间,但在腹部则是从章门穴到带脉穴后沿腹股沟下行至耻骨联合又回到另一侧带脉穴、章门穴的一条下垂曲线。此循行路线也正合辞源对“带”的解释。从另一角度思考,如上所述带脉之循行可以是有穴经脉的循行路线,其环身一周的循行可理解为深层的无穴经脉循行路线,或进一步地推测带脉在腰腹部循行可能有不同层次的多条环行线路。带脉在腰腹部的上下环行线联系了更多的脏腑经脉,使带脉具有了更多的功能。唐代杨玄操注
3、释难经时说:“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带脉的主要功能是总束诸脉。凡上下纵行过腰腹之经脉无不受其约束。尤其对足三阴、足三阳经起约束、调节作用。带脉总束足三阳经,其气血的盛衰影响下肢的运动;带脉总束足三阴经,则影响到肝、脾、肾之功能,尤其对男女肾气的调节起维护之作用,故对女子之月事、带下及男子固肾养精进行调节。带脉与诸多经脉、脏腑器官相联系,其功能失常会出现诸多病证。“总束诸脉”的带脉与全身很多脏腑、经络相联系,其病症涉及面也较广。但这条全身唯一横行的经脉没有本身的经穴,其交会穴也仅有带脉、五枢、维道3穴及与带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足临泣穴以及和带脉相关的章门、气冲穴。签名:年月日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字):签名: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药 专家 传承 工作室 带脉 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