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docx
《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宫殿、寺庙建筑因政治与宗教的兴衰、变更、交替,其风格也会有所变化,而民居建筑则因受各地域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基本上保持不变。民居建筑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所蕴含的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誉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生活在祖国西北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居建筑体系,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牧民住的是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本次调研选点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宏仓村与雅鸽塘村的城镇农居平房。1 .概况夏河县位于甘南州西北部,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区,在同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甘南藏族同胞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不同风格
2、的民居,目前藏族民居则既保留了传统的藏族建筑风格,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借鉴而推陈出新,装饰性更强。2 .夏河县藏族建筑现况因调研走访的为地区为夏河县拉扑楞寺周边,该地区借助其优秀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其对外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夏河县沿街的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以及居住建筑,皆装饰有极具藏式特色外墙体、屋檐、窗围、门围等,统一的建筑形式及立面效果,改善了居住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其民族特色,但是砖混结构建筑的大规模推广建设,也流失了对传统建筑技艺的继承。图1沿街建筑立面示意图2城镇藏式民居院落因文化经济交流的广泛深入,除却其寺庙,以及凸显旅游特色的商业公共建筑,此处的居民
3、住房多半是平顶宅院。传统平顶宅院为土木结构,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装饰都与农区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建筑布局多为:三面房、四面房相围,中间围合而成庭园。但庭院面积多狭小,庭院既满足日常需要也满足宗教信仰,设置佛龛,以作祭祀之用,城镇民居院落内,虽面积狭小,但仍种植花草,改善环境,丰富庭院的景观,而农村民居内院落则多做仓储之用,堆放杂物,使得院落环境较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各种信息的发展交流,夏河地区民居建筑也在逐渐其失去民族性特色,趋于汉式建筑。图3趋于汉式的藏族民居3 .传统院落分析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藏式院落面积普遍偏小,根据走访调研发现藏族院落外廓大致为正方形,建筑平面多呈“L”型
4、布置,含部分“虎报头”式,由建筑围合形成的空地作为公共空间,若院落空间允许则设置院心花园,放置神龛,部分家庭将神龛放置于屋顶或门楼上。图4院落、建筑单体现状图5“L”形院落布局4 .单体建筑一砖木结构房屋4.1 房屋布局及特点在改变升级建筑结构,建筑形式的同时,藏族居民也保留并改良其传统的木结构房屋,走访的一栋砖木结构房屋,其加盖了暖廊,暖廊的一头建造砖炕,供僧人打坐念经,屋内从屋顶到地板,均包以木板,墙壁部分掏空,放置饰品等图6房屋布局形式与墙体藏族居室一般分卧室、客厅、经堂和厨房等部分。经堂属净地,供奉佛圣,一般不作他用。藏族习惯不用床铺和椅凳。一般家庭都是靠窗沿墙摆着一圈“卡垫,形成马蹄
5、形的环绕形式,或两面墙摆成直角形,在拐角处或马蹄形中间安放一张藏桌,供家人或客人围坐饮茶用膳。“卡垫”上面铺上漂亮的彩色“冲丝卡垫。全家睡卧起坐均用“卡垫”。“卡垫”一般高30厘米,宽约1米见方,用细帆布做包套,内装獐毛或干软草。“卡垫”质软结实,隔潮保暖。藏族室内家具,主要有藏柜和藏桌。藏柜一般放置在坐垫的一角。藏桌高60厘米左右,为面宽80厘米的正方形,三面镶板,一面有两扇门,桌腿形似狗腿。不论藏柜或是藏桌,表面都绘有各种花纹、禽兽、仙鹤、寿星、八祥徽,四周有回纹、竹节等图案,色泽鲜艳动人,看上去十分富丽。4.2 门楼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藏族十分注重门楼建设,多为砖木结构,双开木门扇,平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 藏族 传统 民居 调研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