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docx

    • 资源ID:1355482       资源大小:247.82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docx

    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宫殿、寺庙建筑因政治与宗教的兴衰、变更、交替,其风格也会有所变化,而民居建筑则因受各地域文化的影响,其风格基本上保持不变。民居建筑以其相对的稳定性和所蕴含的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被誉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生活在祖国西北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民居建筑体系,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牧民住的是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本次调研选点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宏仓村与雅鸽塘村的城镇农居平房。1 .概况夏河县位于甘南州西北部,为典型的山地丘陵区,在同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甘南藏族同胞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创造出不同风格的民居,目前藏族民居则既保留了传统的藏族建筑风格,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借鉴而推陈出新,装饰性更强。2 .夏河县藏族建筑现况因调研走访的为地区为夏河县拉扑楞寺周边,该地区借助其优秀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其对外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夏河县沿街的商业建筑、行政办公建筑以及居住建筑,皆装饰有极具藏式特色外墙体、屋檐、窗围、门围等,统一的建筑形式及立面效果,改善了居住条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其民族特色,但是砖混结构建筑的大规模推广建设,也流失了对传统建筑技艺的继承。图1沿街建筑立面示意图2城镇藏式民居院落因文化经济交流的广泛深入,除却其寺庙,以及凸显旅游特色的商业公共建筑,此处的居民住房多半是平顶宅院。传统平顶宅院为土木结构,屋顶结构和门窗的装饰都与农区相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建筑布局多为:三面房、四面房相围,中间围合而成庭园。但庭院面积多狭小,庭院既满足日常需要也满足宗教信仰,设置佛龛,以作祭祀之用,城镇民居院落内,虽面积狭小,但仍种植花草,改善环境,丰富庭院的景观,而农村民居内院落则多做仓储之用,堆放杂物,使得院落环境较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和交通、各种信息的发展交流,夏河地区民居建筑也在逐渐其失去民族性特色,趋于汉式建筑。图3趋于汉式的藏族民居3 .传统院落分析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藏式院落面积普遍偏小,根据走访调研发现藏族院落外廓大致为正方形,建筑平面多呈“L”型布置,含部分“虎报头”式,由建筑围合形成的空地作为公共空间,若院落空间允许则设置院心花园,放置神龛,部分家庭将神龛放置于屋顶或门楼上。图4院落、建筑单体现状图5“L”形院落布局4 .单体建筑一砖木结构房屋4.1 房屋布局及特点在改变升级建筑结构,建筑形式的同时,藏族居民也保留并改良其传统的木结构房屋,走访的一栋砖木结构房屋,其加盖了暖廊,暖廊的一头建造砖炕,供僧人打坐念经,屋内从屋顶到地板,均包以木板,墙壁部分掏空,放置饰品等图6房屋布局形式与墙体藏族居室一般分卧室、客厅、经堂和厨房等部分。经堂属净地,供奉佛圣,一般不作他用。藏族习惯不用床铺和椅凳。一般家庭都是靠窗沿墙摆着一圈“卡垫',形成马蹄形的环绕形式,或两面墙摆成直角形,在拐角处或马蹄形中间安放一张藏桌,供家人或客人围坐饮茶用膳。“卡垫”上面铺上漂亮的彩色“冲丝卡垫。全家睡卧起坐均用“卡垫”。“卡垫”一般高30厘米,宽约1米见方,用细帆布做包套,内装獐毛或干软草。“卡垫”质软结实,隔潮保暖。藏族室内家具,主要有藏柜和藏桌。藏柜一般放置在坐垫的一角。藏桌高60厘米左右,为面宽80厘米的正方形,三面镶板,一面有两扇门,桌腿形似狗腿。不论藏柜或是藏桌,表面都绘有各种花纹、禽兽、仙鹤、寿星、八祥徽,四周有回纹、竹节等图案,色泽鲜艳动人,看上去十分富丽。4.2 门楼本次调研过程中发现藏族十分注重门楼建设,多为砖木结构,双开木门扇,平顶,以放置神龛之用。檐部雕刻多层精细纹理,反映出了浓郁的藏式特色。图7藏式门楼4.3 墙体内墙体:现代木结构特殊的墙体结构使其具有更加优良的保温隔热性。当前藏式民居建筑一般在砖墙体内部外包一层木墙体,以实现保温、隔热的效果,木结构要比钢结构在保温方面高15%70%,在隔热方面其比空心砖墙建筑高了3倍。外墙体:藏式民居目前因新农村建设,多对墙面进行统一的粉饰,以藏式八宝为要素进行花纹设计,展现藏式特色。图7现代木结构墙体示意图4.4 节能抗震4.4.1 木结构节能木材是多孔材料,导热系数小,能减缓热量的传递,又具有相当的容积比热,可以储存一定的热量。木材在一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条件下,放置足够时间后达到某一个稳定的含水率,该含水率即为平衡含水率。当环境的温湿度发生变化时,木材的含水率也会发生变化,这个过程中,木材就会利用自身的多孔结构,从大气中吸收水分或向大气中释放水分,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含水率状态。木材的这种特性即为吸放湿特性。因而,建筑中如使用木结构墙体具有温湿度调节特性,可以缓和由外部气温和相对湿度所引起的室内空间的温湿度变化。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木结构墙体住宅室内温湿度变化都比其他住宅缓和。夏季木质墙体室内气温比隔热墙体室温低2.4,在冬季高4.0,夏天隔热、冬天保温。从节能角度来讲,由于木结构墙体温湿度调节性能可以使室内冬暖夏凉,所以可直接减少采暖和空调所消耗的能源,同时还会通过材料吸湿降低因湿度过高引起墙体内部结露造成墙体保温能力下降而间接导致的能源损耗。4.4.2 民居抗震(1)存在问题墙体过高农村建筑由于没有正确的设计施工,并且对于大多数的单层农居监护来讲墙体是房屋建筑中的最为主要的部分,墙体也就成为了农居建筑的最主要承重构件,地震过程中一旦墙体发生破坏失去承载能力,便会导致屋面下落造成破坏。农村建筑由于由于受到传统风俗习惯影响,通常墙体的砌筑高度都会相对比较高,一般住宅的高度通常在3.33.9米,则相对比较容易出现高宽比过大的情况。墙体为受压构件,它的高厚比涉及受压构件的稳定和侧向刚度问题。砂浆强度不达标农村建房时建筑材料及配料一般没有专门的检测措施,加上经济原因,造成原材料不合格、水泥砂浆强度不高等现象的发生。许多房屋的砌体砂浆几乎无任何强度,用手轻轻触摸,或者稍加搓捏,砂浆就碎了。屋顶薄弱农村建筑构件特别是屋顶构件的堆砌、搭接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屋顶直接搭连在墙体上,不但与墙体没有较好的连接,并且很多屋顶的整体性欠佳,地震时很容易导致屋顶塌落的震害。如木制梁直接搭接在墙头或者柱上、木制屋顶架或钢架没有很好的连接措施等都是不利于抗震的建造方式,需要必要的加固措施。整体性薄弱农村建筑大都整体性欠佳,主要表现是缺乏必要的圈梁和构造柱等抗震构件。建筑结构的振动破坏来自地震动引起的结构振动,因此加强建筑强抗震性能就要力图使结构物具有适当的强度、刚度和延性,以防止不必要的破坏。在不增加重量、不改变刚度的前提下,提高总体强度和延性是两个有效的抗震途径。附属抗震不利的构件藏族民居因其宗教信仰,屋顶设置佛龛,烟筒等虽不是结构的主体部分,但是出屋面的烟囱高度高于建筑主体,属于抗震不利结构。a砂浆不足、整体性差b附属抗震不利的构件图8民居抗震存在的部分问题(2)解决加固方法外贴面层抗震加固方法外贴面层抗震加固方法又叫做增大截面法。破墙因抗震强度不足需要震前加固或遭到中等和轻微破坏需要修复和加固,可在原有墙体外加面层来实现。有裂缝的墙体应先采用压力灌浆将裂缝堵塞补严,再加面层,主要有以下三种: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面层、外贴钢板。构造柱与圈梁抗震加固方法墙体内设构造柱与圈梁至今仍是我国主要采用的抗震加固方法。在多层砖房中构造柱与圈梁共同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建筑物的抗侧力能力,防止或延缓建筑物在地震影响下发生突然倒塌,或减轻建筑物的损坏程度。唐山地震以后发现许多无筋砖房发生倒塌,而一些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砖房,位于烈度为10度以上的唐山市区,震后虽然严重破坏,但却未倒塌,基于此经验,后对一些未采取抗震设防的已建建筑普遍采用外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与钢拉杆或圈梁方法进行抗震加固。墙体内配筋抗震加固方法在墙体水平灰缝内配置钢筋或钢筋网,并在抗侧力墙两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提高抗震性能。这种墙体的抗剪强度较无筋砖墙有所提高,尤其是增加了延性,使房屋的抗震、抗裂、抗倒塌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注意事项

    本文(甘肃藏族传统民居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