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docx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案例:张老爷子今年65岁,患糖尿病有近15年,一直口服降糖药治疗,平常在家不监测血糖,一般来医院检查的时候顺便查一下空腹,医生建议他在家测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但老爷子认为自己空腹血糖每次都在7.5mmolL左右,控制得还不错,而且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所以就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最近老爷子不小心把右脚划伤了,伤口过了几天都没有愈合,而且出现明显的红肿,并发了感染,这才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检查发现老爷子的随机血糖高达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达到8.5%,而且他已经有下肢动脉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肾病。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像张老爷子这样,觉得空腹血糖
2、不错,血糖控制得就不错,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病情好坏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其实有不少人对自我血糖监测(SMBG)认识不足或理解错误,SMBG是血糖监测手段,是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不可或缺的驾辕马之一,可以用来反映血糖的即时变化,并指导医生或患者及时根据血糖的波动,调整治疗方案,更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同时记录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情况,能非常直观地展现出上述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毛细血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 .毛细血管血糖:是通过一次性试纸检测毛细血管全血的即时血糖,也就是我们平时在家监测的指尖血血糖。2.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反映了既往
3、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首次将TIR纳入控糖目标,推荐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纳入血糖控制目标,动态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将会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制订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制订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有无并发症、预期寿命、治疗目标等多方面考虑,血糖监测应个性化。1、糖化血红蛋白(HbAIC)建议在治疗初期,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以每6个月检测1次;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推荐2型成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科学 合理 制订 自我 血糖 监测 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