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docx

    • 资源ID:1354595       资源大小:13.42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docx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案例:张老爷子今年65岁,患糖尿病有近15年,一直口服降糖药治疗,平常在家不监测血糖,一般来医院检查的时候顺便查一下空腹,医生建议他在家测测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但老爷子认为自己空腹血糖每次都在7.5mmolL左右,控制得还不错,而且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所以就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最近老爷子不小心把右脚划伤了,伤口过了几天都没有愈合,而且出现明显的红肿,并发了感染,这才赶紧去医院检查,结果医生检查发现老爷子的随机血糖高达14.5mmolL,糖化血红蛋白达到8.5%,而且他已经有下肢动脉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肾病。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像张老爷子这样,觉得空腹血糖不错,血糖控制得就不错,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病情好坏的糖尿病患者并不少见。其实有不少人对自我血糖监测(SMBG)认识不足或理解错误,SMBG是血糖监测手段,是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不可或缺的驾辕马之一,可以用来反映血糖的即时变化,并指导医生或患者及时根据血糖的波动,调整治疗方案,更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同时记录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情况,能非常直观地展现出上述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血糖监测方法主要分为:毛细血管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 .毛细血管血糖:是通过一次性试纸检测毛细血管全血的即时血糖,也就是我们平时在家监测的指尖血血糖。2.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反映了既往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首次将TIR纳入控糖目标,推荐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纳入血糖控制目标,动态血糖监测(CGM)可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将会越来越引起重视。如何制订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制订合理的自我血糖监测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有无并发症、预期寿命、治疗目标等多方面考虑,血糖监测应个性化。1、糖化血红蛋白(HbAIC)建议在治疗初期,每3个月检测1次;达到治疗目标,可以每6个月检测1次;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推荐2型成人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IC)的控制目标:7%。2、毛细血管血糖根据治疗方案,制订血糖监测频率治疗方案指南HbAIe未达标(或治疗开始时)HbAIC已达标非胰岛素治疗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5)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h血糖,或在就诊前一周连续监测3天,每天监测7点血糖CDS(2013)每周3天,5-7次/天每周3天,2匆天胰岛素治疗IDF(2012)大多数1型糖尿病患者和妊娠妇女:23次/天CDS(2013)5次/天2-4次/天ADA(2015)多次注射或胰岛素泵治疗,应进行SMBG的时间点:正餐和点心前、偶尔餐后。睡前、运动前、怀疑低血糖时、治疗低血糖至血糖恢复正常后、执行关键任务前(如驾驶)1-2次注射:SMBG结果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和(或)自我管理注:CDSf中华医学会尿病分会;IDF,国际糖尿病联盟;ADA1美国糖尿病协会对于使用不同种类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根据实际胰岛素使用情况制订血糖监测方案:使用基础胰岛血糖监测时间适用范围餐前血糖(包含空腹)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时(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已获良好控制,但HbAlC仍不能达标者;需要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者睡前血糖注射胰岛素患者,特别是晚餐前注射胰岛素患者夜间血糖经治疗血糖已接近达标,但空腹血糖仍高者;或疑有夜间低血糖者其他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及时监测血糖,剧烈运动前后宜监测血糖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睡前胰岛素的剂量;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如果空腹血糖达标后,注意监测餐后血糖以优化治疗方案;使用餐时胰岛素患者应监测餐后或餐前血糖,并根据餐后血糖和下一餐前血糖调整上一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一般可分为: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夜间血糖等,糖尿病患者因为病情、年龄、血糖等原因,需要重点监测的血糖并不一样,可以参考下图:注:上图的血糖监测时间点是指适用人群需要重点关注,并不代表其他血糖检查不重要或不用监测。3、不只要测,更要会记有些患者对于记血糖并不重视,也没有坚持记录血糖的习惯,觉得血糖还可以就不记、忘记的情况很多,面对记得乱七八糟或零散不规律的,甚至没有血糖数据的情况,医生也不知道如何调整治疗方案,只能根据经验去做。每次测完血糖记录下来,可以总结出血糖变化的规律及曲线,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降糖方案。总结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糖尿病患者必须掌握如何制订合理的血糖监测计划,并在此基础上长期坚持,出现血糖异常应及时调整饮食、运动、用药等治疗方案,最终控制好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注意事项

    本文(如何科学合理地制订自我血糖监测计划.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