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自我认知:通过镜子了解自己的身体.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自我认知:通过镜子了解自己的身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自我认知:通过镜子了解自己的身体.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自我认知:通过镜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日常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我是谁”“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这类问题充满好奇。尽管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但对于自身身体特征的认知仍较为模糊。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教育建议,我设计了“自我认知:通过镜子了解自己的身体”主题活动,希望通过照镜子、观察与讨论等方式,帮助幼儿深入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初步建立自我认知的概念。二、案例描述活动开始前,我在教室布置了一面落地镜和若干小镜子,并准备了卡通人物的身体特征对比图。孩子们围坐在镜子前,我先引导他们观察镜中的自己:“请仔细看看
2、镜子里的小朋友,他和旁边的小伙伴有哪里不一样?”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有的踮脚左右打量,有的歪头观察自己的眼睛、鼻子。乐乐指着自己的头发大声说:“我的头发比明明短,他的头发都能扎小辫子!”一旁的朵朵则拉着同伴的手比较:“我的手比你的小,不过我的指甲更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分享自己的发现。随后,我拿出卡通人物对比图,引导孩子们将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总结。我问:“除了头发、手,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不同?”孩子们的观察逐渐细致,有的发现了肤色的深浅差异,有的注意到耳朵的形状,还有孩子对比起了身高和体型。在讨论环节,孩子们还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身体特征带来的不同感受,比如高个子能拿到高处的东西,长头
3、发可以扎出漂亮的发型。三、案例分析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在本次活动中,镜子作为直观的工具,有效激发了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探索欲望。孩子们通过视觉对比,主动发现身体特征的不同,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推动了自我认知的发展。在互动讨论环节,幼儿将个体差异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对自我的理解。例如,他们能意识到身体特征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种认知有助于幼儿接纳自己、尊重他人的差异,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同时,教师适时的引导和提问,起到了启发思维、拓展认知深度的作用,使活动目标得以有效达成。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可优化的地方。在材料准备上,可增加放大镜等工具,帮助幼儿更细致地观察身体特征;活动形式上,可加入绘画环节,让幼儿用画笔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身体特征,进一步巩固认知。此外,在讨论环节,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参与度较低,未来应设计更多鼓励性的策略,如小组合作观察,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表达想法。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自我认知教育需要贴近幼儿生活,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后续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更多富有创意的活动,帮助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认知,为健康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自我 认知 通过 镜子 了解 自己 身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