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资源
(共53286
份)
用时:53ms
-
一、活动名称:童谣老鼠娶亲二、设计意图:童谣记载着孩子们童年的梦,是属于孩子自己的歌。它简洁明朗,有节奏,有韵律,念起来琅琅上口,好学好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愉悦身心,体现出童.
-
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美。2、能够有节奏地朗诵古诗。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画面内容。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
-
活动目标:1、能安静、专心地倾听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能用丰富的语言看图讲述故事。掌握语言与词汇的表达,能够相互交流,培养合作的能力。3、理解新词:一心一意、三心二意。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
设计意图:动物的雨伞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它是我自行创编而成的。诗歌运用质朴的语言,分别描绘了燕子、蚂蚁、青蛙、小鸡、瓢虫、乌龟、松鼠这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时,开动脑筋想出的各种躲雨好办法,这些小动物恰.
-
目标:1、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2、知道不怕冷的秘密是多运动。3、能积极主动的说出自己的见解。过程:1、 教师提问:在冬天怎样才能使自己不冷?请幼儿回忆有哪些保暖用品。2、 教师讲故事不.
-
活动目标1.提高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协调,灵敏性和跑步的能力。2.发展幼儿的独立,集体团结的精神。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3.发展幼儿想象力。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
-
运用各种彩色的纸质材料,用概括的立体造型手法制作的纸塑人物,简称纸筒人。属于中国民间玩具之一。把以人物为例的简笔画片和纸塑人物相比较,可以看出纸筒人所选用材料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画”只能在平面.
-
制作连环画的目的是: 1 、让孩子通过绘画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有一双大眼睛 、 嘴巴又宽又阔 、 有四条腿 、绿色的衣服 、白肚皮。 2 、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长(蜕变)过程。 3 、了解并掌握绘画中.
-
设计思路: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
-
设计意图: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来勾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我采用猜测、想象等手段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节中,让幼儿在猜猜、讲讲、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故事的诙.
-
【活动目标】1、正确掌握喜、怒、愁、哭等表情及其心情体验,培养小朋友活泼、开朗的心情。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与逻辑性。【活动准备】1、不同表情的脸谱、汉字卡片、录有各种表情的声音磁带2.
-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o”各表示什么。2、喜欢故事,用完整的语言给别人讲述故事。3、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点,懂得做事要动脑筋。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
-
【设计意图】小猪变形记是一本绘本图画书。书中向我们讲述一只百无聊赖的小猪,就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最后它终于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整篇故事温馨幽默,书中图画色彩欢快明丽,给人愉悦的心情,就如同小猪奇.
-
设计意图:秋天到了,大自然发生了变化,孩子到处都会看到树叶随着风四处飘散。孩子充满了好奇,为了让孩子更了解秋天的景物,感受秋天的特点。因此设计此活动树妈妈的信,让孩子通过活动去接受、感知大自然的变化、.
-
教学目标:1、能用优美柔和的歌声演唱爷爷、爸爸和我进一步感受体验亲情的可贵。2、能用活泼生动的情绪演唱爷爷、爸爸和我,懂得尊重长辈,培养学生的表演及创新能力,学会怎样关爱家人及身边的人。教学重难点:掌.
-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2、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3、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活动过程:一.老师给小朋友带.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只是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
-
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系鞋带的方法。2、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自我服务的快乐。3、不怕困难,愿意尝试学习新的生活技能。活动重点:目标2、3活动难点:目标1活动准备:幼儿鞋带人手一根,图片鞋带蝴蝶.
-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小青鱼尊敬老人的情感。2、体验助人为乐的快乐。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挂图活动过程:一、猜谜引题 1、出谜面:一座七彩桥,白云上面架,平时不见面,雨后才见它。 2、从谜.
-
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4、使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