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案资源
(共17444
份)
用时:36ms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硫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的第二部分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学习。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本节.
-
课题7.1.2烷/的性质1.通过认识烷短的命名法和同系物的概念,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辨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教学目标和性质特点,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2.以烷烧为代表物一甲烷的结构和性质为.
-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目标1 .比较碳和硅的性质2 .了解硅酸盐产品知识讲解一、碳、硅氧化物的性质比较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化学式主要物理性质CO2熔沸点低,常温下为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可溶于水。固态.
-
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教学目标.
-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结构简式(CH3)2CHCH3只可以表示异丁烷B.丙烷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CC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孤P:cl:ci:c:ci:D.CCL分.
-
课题7.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烧的结构教学目标1 .通过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从微观的化学键视角探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2 .通过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同分异构现象,从分.
-
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生理反应和运动性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征象2 .掌握运动生理反应及运动性疾病的处理办法3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二、教学重点1、分析运动生理.
-
综合性主题岁月如歌一一我们的初中生活学生版姓名:班级:第一章课内知识点梳理制J作班史流程:成立编委会,做出分工一搜集资料,创作文稿一编辑加工,装帧制作(一)成立编委会,做出分工1.集体推荐一位同学担任.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听课记录年级:七年级(下)单元:第一单元课时:第2课时记录人:第一部分:课堂实录环节一:导入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第二课,说和做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上一节课.
-
二、物质的鉴别鉴别方法:物理性质(颜色、溶解性)、化学性质(各种离子反应特征)鉴别方案:文字法、图表法除色固体物质白色NaQH. Ca(OH)tV CaC%、无水CUsO,、NaCK Na风、Cao等.
-
统编本三下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XXXXX单元整体教学1周前读寓言,悟道理作者:X小学XXX【设计理念】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园,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之后,又一次以文体组元.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寓.
-
第1节楞次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楞次定律,知道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的反映,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 .理解右手定则,知道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会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
-
2)试管Ll为什么需略向下倾斜?3)为什么先通入氢气一段时间,再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4)停止加热,继续通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什么?试写出以下反应方程式:H:+FeQsHa+Fes4规律3:氢气+金.
-
第1节楞次定律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楞次定律,知道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的反映,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2 .理解右手定则,知道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会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方.
-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说出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2 .描述精子的形成过程。3 .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的动态变化,认知生命形成.
-
线段直线射线教学设计XX小学XXX一、教学过程:(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1 .认识线段(I)实例引入提问: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课件演示:线段)(2)画线段在纸上画一条线段。举起来,.
-
2)如图2,在正方形ABC。中,专题18全等与相似模型之十字模型几何学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等几何对象的性质和变换。在初中几何学中,十字模型就是综合了上述知识的一个重要模型.
-
19皇帝的新装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改编课本剧情节删减的原则。2 .理解和掌握课本剧改编时人物剧情设计的原则和方法。3 .体会本篇童话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1.掌握改编课本剧情节删减.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贵州这三座桥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是:北盘江大桥,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高桥”;坝陵河大桥,是世界首座高原山区峡谷千米级桥梁:还有我们紫云县的火花大桥。老师很.
-
怀疑与学问的论证思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概括文段内容,理清文章结构与层次,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观点,把握论证思路。2.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这种可贵的品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梳理把握本文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