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资源
(共47317
份)
用时:62ms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明确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人人有责,积极参与公共生活。懂得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感受规则对于秩序的重要性,树立规则意识。 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则,遵守规则。 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了解生.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4课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感受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体会同学情带来的快乐。 培养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品质。 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平.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2课不一样的你我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会有共同点也会有不同点。 认识到人与人间外表、兴趣、爱好想法、观.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第2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想要拥有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需要所有家庭成员尽责出力。 懂得在家庭发生变故的时候,家人之间更要相互理解,相.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认识、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景、物、人,了解村庄、社区的起源,初步认识居委会和村委会。 能够认识居住地对自己成.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多样的交通和通信第12课慧眼看交通【教学目标】 了解交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知道国家、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遵守交.
-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单元14课文言文二则学奕教学设计XX小学XXX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会写“援、射”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第1课我是独特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能够了解自己的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 能够从他人对自己评价的角度加深自我认识。 能够感受自己的自我期望,以及自己.
-
新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材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工作。- .
-
zhe11gb6kedunyuyn郑伯克段于鄢zuqiomingxianqfn左丘明先秦)chuZhdngw11gngqayoShdnyueWnjiongShongzhuanggftngjigngsh.
-
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臣闻设官分职,量才择吏,此本于理人而务安之也。古者取人,必先采乡曲之誉,然后建于州郡;州郡有声,然后辟于五府.
-
那一次,我很伤心为题的作文600字在三年前的寒假,也是过年的时候,那次我们问了老家,很开心的准备过年。没想到发生了一件事,使全家都很伤心,是我心头过不去的一道坎。当过年的时候,我们整个大家庭都在老家,.
-
文言虚词练习(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
-
文言文阅读训练:何去非六国论(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秦之为国,一而已矣,而关东之国六焉。使六国之君,知夫社稷之实祸在秦,而相与致诚缔交,戮力以撰秦,即秦诚巧于攻斗.
-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孟尝君寄客于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日:“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
-
关于新材料作文价值观立意的思辨林汇波近几年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更正面地呈现社会生活,立意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引导意义。但学生理解材料表面化,立意笼统宏大。其实,好的立意.
-
文言文阅读训练:淮南子文王智而好问(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是故群臣辐辕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者。则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
-
文言文阅读训练:揭侯斯范先生诗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范先生者,讳柠,字德机,临江清江人也。少家贫,力学,有文章,工诗,尤好为歌行。年三十馀,辞家牛游,卖卜燕市.
-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常描有疾,老子往问焉(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常抿有疾,老子往问焉,日:“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接日:“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