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栽培技术.docx
《白芍栽培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芍栽培技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白芍栽培技术一、生长习性白芍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为佳,粘土及低洼地不宜栽培。二、栽培技术(一)选地整地栽种芍药的土地,必须经过34年白芍收获之后才能翻土,因此,栽种前整地务必精耕细作。前作收获后,选晴天不粘脚时,深翻30-40厘米,将土块耕细整平,并施入牛粪、猪粪或饼肥等作基肥与泥混匀。(二)繁殖方法繁殖方法以芽头繁殖和分根繁殖为主。分根繁殖能大大缩短芍药栽培年限,省略了育苗步骤,故目前多采用分根繁殖。分根繁殖:芍药的支根较多,收获时将粗根剪下入药用,把象筷子、铅笔般粗细的根全部留下,按芽和根的自然分布情况,剪成24枝,每枝留12个饱
2、满的粗芽和带13支根作为一株,根的长度保留1215厘米,将过长的根和侧根剪掉,以供种苗用。9、10月在田间进行修剪芍药时,也可将适合作种苗的根连芽剪下即可种植。收获时取下的种根,一般要经过34个月才能下种,必须进行贮藏。其方法是:在高燥阴凉通风的室内,平地上先铺上23寸湿润的砂土,将芍根堆放其上,厚约56寸,芍根的芽头应朝上,按顺序倾斜放,上盖湿润的砂土23寸厚,四周用砖或其它物围好。过半月后,砂土渐干,细沙下漏种苗孔隙中,为防止芍头露土后干烂,应在堆上再铺湿润砂土12寸厚。贮藏期间,应经常检查,如干燥应适当洒水,但不宜过多,以不使砂土干燥为原则,水过多容易发生霉烂,贮藏期如发现霉烂应及时翻堆
3、,除去霉烂的,然后重新堆放,以防止蔓延。(三)种植栽种前须将芍芽根按大小分为两类,分别栽种,以便日后管理。种栽大,管理得好,可提早一年起土收获,栽种时间一般在寒露前后,越早越好,最迟不能超过霜降,如过迟,一方面因贮藏的芍芽已发新根,栽种时易弄断;另一方面,栽后气温渐低,发根不好,影响次年发芽生长。栽种时开穴,行距40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穴深16-20厘米,每亩可以种35004000株,开穴后,每亩穴施腐熟厩肥、堆肥或焦泥灰、草木灰1500-2000公斤,与穴土混匀,每穴放芽12个,留主根23条,根部宜分叉斜种,芽向上,种后即初覆土,再施人粪尿每亩15002000公斤,待肥料完全渗入土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芍 栽培技术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