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自由思维.docx
《走向自由思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自由思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走向自由思维-2020年中考作文试题评析与前景展望作者:潘涌/陈苏仙作者简介:潘涌,陈苏仙,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原发信息:语文建设(京)2020年第20208上期第64-68页内容提要:语言作为思维外显的重要载体,与思维紧密相连,语文素养的核心本质是强调培养多种思维协调发展的自由思维品质。就2020年我国中考的作文试题来看,写作主体的自主意识与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体现,即更加注重培养考生自由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开放性。未来中考作文命题应以培养个体自由思考、自主表达为价值追求,引领中考作文走向自由思维的新境界。关键词:中考作文/命题特点/自由思维/价值追求期刊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
2、2020年12期作为思维外显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思维紧密相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在写作教学中为学生的自主写娥供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1。可见,语文素养的核心和本质是强调培养多种思维协调发展的自由思维品质。就我国中考的作文试题来看,其题型受到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深刻影响,同样经历了全命题一半命题一材本话题的形式蜕变,特别是近年来各种开放、多元的话题材料作文的风靡盛行,预示着后命题时代的到来2,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自由思维的发展。综观2020年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发现它们都能够紧贴新课程改革理念,彰显鲜明的
3、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中考作文无论是命题内容还是命题类型,都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和自由的选择空间,旨在锤炼考生个性化、多元化的自由思维品质,充分反映了今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最大特色。一、自由思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特色旨在锤炼考生自由思维品质的中考作文命题以多元开放的写作空间为基础,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考生心灵深处的表达欲望,使其能够自由自在、真情实感地进行写作。因此,自由思维目标引领下的中考作文命题形态势必凸显写作主体的自主意识与个性化需求,这点在今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即更加注重培养考生自由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开放性。1.于多元情境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注重在多元情境中培养
4、思维的灵活性是2020年中考作文的一大特色。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情境的三层定位,即个体社会学科3,可以把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划分为基于现实生活场景的自我成长类和基于社会交际语境的人际交往类两种命题形态。第一,自我成长类的中考作文命题由考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场景入手,引导他们关注自身的生命成长、情感体验、个性发展,这种题型在今年各地的中考卷中较为常见。如重庆中考AB两卷分别以历练和绊伴为题,聚焦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体验与人生伴侣;浙江湖州卷摘录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语段:记住该记住,忘记该忘记,改变能改变,接受不能改变”,让个体学会多角度、辩证地看待自身的成长经历;四川绵阳卷
5、将社会的人生百态定格在每一个人最珍贵的时刻,要求考生以人生最珍贵的是为题写一篇文章。上述作文题或喜或悲、或人或事、或议论或抒情,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的生命成长。试题文体选择自由度高,话题材料紧贴现实生活,聚焦学生自我成长,让考生回顾与反思个人的成长轨迹,有利于他们抒发真实情感、记录成长生活、发挥自由想象,同时也拓展了一个高度开放的思维空间,赋予考生思维以灵活性。第二,人际交往类的中考作文命题通过创设逼真的交际语境来拉近话题材料与考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考生有话可说。符合这种命题形态的作文题数量较多,其中要属浙江台州卷最具代表性。台州卷的作文题向考生呈现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对话,焦点是别人家的孩子,
6、要求考生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和思考。话题同样来源于考生的日常生活,模拟家庭对话式的写作任务场景令人耳目一新、备感亲切,在情境设置中更是向考生呈现了父亲母亲孩子三个不同视角,能够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2 .于思辨质疑中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个体能够透过蝙和外部联系深入事物的本质及内在发展规律,从而能够深入、系统地处理问题。就作文领域来看,思维的深刻性体现在写作主体的思辨力以及批判质疑的能力。综观今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发现,命题的思辨意识大幅度提高。就文体类型而言,202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在文体选择上给予考生较大的空间,“文体不限”越来越成为中考命题的主流趋势。但是,就命题内容而言,很多命题
7、的语境都暗示考生作文要突出文章主旨表达的思辨性。江苏泰州卷以同一种力量为题,虽然未明确文体要求,但是“同一种力量”背后指向的不同,自然容易引发考生对于“异同二者关系的思考,旨在训练他们的深刻思辨与逻辑思维能力。浙江嘉兴、舟山卷的作文命题则凸显出更为浓厚的思辨色彩,详情如下:【话题】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走向 自由 思维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