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仝:与陆羽齐名的茶人.docx
《卢仝:与陆羽齐名的茶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仝:与陆羽齐名的茶人.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与陆羽齐名的茶人日高丈五睡正浓,云谏议送书信,开缄宛见谏议面,闻道新年入山里,天子须尝阳羡茶,仁风暗结珠绯瑶,摘鲜焙芳旋封裹,至尊之余合王公,柴门反关无俗客,碧云引风吹不断,军将打门惊周公白绢斜封三道印手阅月团三百片蛰虫惊动春风起百草不敢先开花先春抽出黄金芽至精至好且不奢何事便到山人家纱帽笼头自煎吃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2、?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能与陆羽齐名的茶人,古今中外只有一位,那就是卢仝。旧时的茶叶宣传语上,陆、卢二位便是齐名并举的“黄金组合工例如我收藏的民国时期鸿记栈茶庄的铁皮茶罐上,就这檬写道:“是以杜育有解赋之作,陆羽有茶经之传。一缄飞来,惊起玉川之睡。”前面的杜育,是南北朝时的文人。他曾写就中国最早的茶诗,算是陆、卢二位的前辈了。陆羽后面提到的“玉川”,指的就是卢仝。你看,卢仝排在了中国茶人榜的前三位。再如我收藏的民国时期庆林春茶庄的铁皮茶罐上,则写道:“陆于恭经,曾畅卢仝七碗君谟遗录。”陆羽与卢仝,又是一起出场。民国时上海汪裕泰茶号出品的祁红,干脆就注册成“卢仝牌”。卢老先生当年在茶界的人气,
3、便可想而知了。陆羽流芳千古,凭借着一本书;卢仝立足茶界,全靠一首诗。这首诗,便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对于卢仝的这首诗,很多爱茶人都比较熟悉。而对于卢仝这个人,很多爱茶人却比较陌生。因此,我们就从卢仝的生平讲起。卢仝生于公元775年,比陆羽小42岁,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自号玉川子。苏东坡曾有“明月来投玉川子”的诗句,里面提到的就是卢仝。卢仝少年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寒,刻苦攻读,立有济世救民之志,却终生未入仕途。别看是一介布衣,却以文采扬名天下,以至于孟谏议也与他是茶友。孟是姓氏,谏议是官职。本诗的题目,更像是一条朋友圈好朋友给我寄来了好茶,真是太感谢了。当然,那年代没照相技术,也没有微信朋友圈
4、,干脆提笔写首诗吧。于是便有了这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多说一句,在唐代的物流条件下,新茶显得尤为珍贵。因此诗人连茶名都没说,反而强调了“新茶”两个字。现如今,快递物流四通八达,情况也就有了变化。新茶不新鲜,老茶才珍贵。当然,这又是卢仝想不到的沧桑巨变了。现在,让我们回到诗文中来。这首诗在茶诗里算是长篇了。为了方便解读,我将诗文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六句(从“日高丈五睡正浓”至“手阅月团三百片”),交代的是故事的起因。诗人正在午睡,有人敲门惊醒了美梦。开门一问,原来是送茶之人。看在好茶的份上,惊走周公也可以原谅吧。但请注意,送茶的不是“快递小哥”,而是官府的军将。光看送茶的人,便知这茶来
5、历不俗。果然,此乃孟谏议大人送来的好茶。“开缄宛见谏议面”一句,类似我们写信时常用的“见字如面:茶诗,便由孟谏议所赠的三百片团饼茶展开。第二部分,是随后的十句(从“闻道新年入山里”至“何事便到山人家”),描写的是茶叶的采制。现如今每到春季,爱茶人总要请回二两新茶尝尝鲜。若是茶区有好友,能比别人早几天得到新茶,那又是另一层的享受了。古人其实也是如此。当天子要喝阳羡茶时,百草都不敢先开花了。“闻道新年入山里”四句,凸显了茶的珍贵。但茶叶与苹果、香蕉、西瓜都不同,它还需要进一步地深加工。所以判断一款茶的好坏,还要看工艺。珠琲与黄金芽,都描述了茶的美好。但请注意,这时候说的还是茶青。只有经过“摘鲜焙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卢仝 齐名
第壹文秘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重点工作绩效评估自评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