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肌松剂滴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docx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肌松剂滴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肌松剂滴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气体交换能力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肌松剂滴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病,全球ICU中约有10%的患者患有ARDS,中重度ARDS患者病死率高达40%以上,过去3年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大流行更是导致ARDS发病率大幅上升。ARDS的突出病理生理变化在于肺泡塌陷带来的肺容积减少,刺激气道平滑肌中的肺牵张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呼吸中枢触发肺牵张反射;随之经运动神经传出一定强度的呼吸驱动引发膈肌动作电位,最终表现为膈肌收缩。此外,中枢及外周化学感受器对动脉血气和PH变化的反应、神经内分泌反应,均是呼吸驱动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然而,ARDS患者呼吸驱动的增强则造
2、成过强的吸气努力,可能加重呼吸窘迫症状,表现为过度的全肺及局部应力、肺水肿加重、肺内气体摆动等,最终导致自我诱导性肺损伤(P-SILI)(图1)。此外,过强的呼吸驱动使得机械通气治疗面临挑战,常导致患者出现人机不同步,进一步引发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初次肺损伤A毛细血泞渗透性t肺水肿自我诱导性肺损伤呼气努力图1自我诱导性肺损伤的发生机制针对高呼吸驱动患者,临床治疗中有多种干预手段。经鼻高流量氧疗及无创正压通气通过改善肺通气及顺应性可有效降低驱动压,机械通气治疗中较高的呼气末正压(PEEP)设定也可降低吸气努力。此外,俯卧位通气、体外CO2清除也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驱动。若应用以上方法未见明显成效,
3、在充分镇痛镇静的基础上,中重度ARDS仍存在过强的呼吸驱动时,可加用肌松剂,从而预防自主呼吸过强可能导致的肺与膈肌损伤。肌松剂即神经肌肉阻滞药物(NMBA),可以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导,诱导神经肌肉阻滞,从而控制机械通气治疗中患者的自主呼吸,避免进一步肺损伤及膈肌功能障碍。然而,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早期使用肌松剂对中重度ARDS患者病死率的降低效果并不显著。由于既往肌松程度监测技术的限制及监测意识的淡薄,ARDS治疗中肌松剂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导致多种并发症及预后的恶化,欧洲重症医学学会(ESICM)指南明确指出,在ARDS治疗中不推荐常规使用肌松剂用于降低病死率。然而,临床对待肌松剂的
4、使用在保持警惕的同时,并不能因其滥用所致的危害而因噎废食。针对过强自主呼吸驱动病因,有着多种干预治疗手段,包括加强镇静镇痛、合理呼吸机辅助、CU清除及俯卧位通气等等。因此针对有肌松剂使用指征的患者进行肌松剂量的滴定,从而选择个体化肌松方案是ARDS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优化肌松治疗的个体化实施,本文对ARDS患者肌松滴定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RDS患者临床治疗选择合适的肌松深度提供依据。一、肌松滴定的必要性:深度适可而止L肌松过浅难以规避损伤:不尽如人意不足量的肌松药物导致肌松程度过浅,难以抗衡高强度呼吸驱动所引发的进一步肺损伤。过强的呼吸驱动会加剧肺不均一性,通过肺应力和应变传递
5、,致使局部肺泡过度膨胀;过强的吸气努力则直接加重了肺损伤及肺毛细血管渗漏,可能导致负压性肺水肿。对于应用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呼吸驱动过强常引发人机不同步的现象,如:双触发和呼吸叠加,导致高潮气量及高肺应力,难以维持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疗效。止匕外,过度的吸气负荷造成膈肌疲劳与损伤,人机不同步现象也促使了负荷诱导的膈肌功能障碍。因此,肌松过浅难以规避高呼吸驱动引发的肺损伤及膈肌功能障碍,临床工作中须选择行之有效的肌松剂量。2 .过度肌松引发系列问题:弊大于利对于过度肌松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驱动不足引发的膈肌无力是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由于过度的呼吸辅助及与之相适配的肌松治疗,患者膈肌活
6、动度降低导致失用性萎缩。膈肌无力加大患者对呼吸机依赖性,使脱机面临更多困难。延长脱机加重患者获得性感染风险,增加了再次入院和死亡风险,此外还可能引起追妄等应激症状的产生。呼吸驱动不足使得呼吸努力难以对抗内源性PEEP,同样可能导致人机不同步,表现为无效努力、中枢性呼吸暂停等,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膈肌功能障。因此临床治疗中应谨慎肌松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过度肌松产生危害。3 .选择最佳肌松剂量:趋利避害以症状为导向选择最佳肌松剂量,可以减少并发症的产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部分肌松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呼吸,可以预防过度肌松所导致的呼吸肌相关性膈肌功能障碍,并且有效改善通气分布均一性和通气血流比。Door
7、duin等的一项对照研究也验证了部分肌松有助于肺和膈肌保护,合适的肌松水平有助于将膈肌活动维持在生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呼吸驱动所致的肺损伤与膈肌损伤。因此在ARDS的临床治疗中滴定肌松剂量,选择最佳肌松水平,是个体化呼吸治疗的应有之义。二、如何评价肌松效果实现肌松滴定针对ARDS的治疗往往牵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性,给予相同剂量的肌松药物,不同患者可能表现出各不相同的阻滞水平。临床中运用侵入性及非侵入性的多种手段监测自主呼吸触发以评价肌松效果,是实现个体化肌松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ARDS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要部分。1 .侵入性(1)食管压Cesophagealpre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呼吸 窘迫 综合征 患者 肌松剂 滴定 必要性 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