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ocx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DIe是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表现为凝血因子消耗、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微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这几种情况可同时或顺序发生。Dle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其主要基础疾病包括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外伤等。与DIC相关的原发疾病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因子缺陷器官衰竭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出血图1DIC进程3DIC临床表现DlC的临床表现因原发病不同而差异较大,主要有:1 .出血:特点为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严重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2 .休克或微循环衰竭:DIC诱发休克的特点为不能用
2、原发病解释,顽固不易纠正,早期即出现肾肺、大脑等器官功能不全;3 .微血管栓塞:可发生在浅层的皮肤、消化道黏膜的微血管,但较少出现局部坏死和溃疡。发生于器官的微血管栓塞其临床表现各异,可表现为顽固性的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DIC实验室检查DIC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两个方面:1 .凝血因子消耗证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小板计数下降;根据病因和疾病急缓有所不同,少数慢性型Dle还可正常。2 .纤溶系统活化证据:包括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3P试验出现阳性或增高。无论急
3、性或慢性型DlC,上述指标均有增高趋势。DIC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需要随病情进展动态监测实验室指标、判断其进展过程。DIC诊断DIC必须结合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由于DlC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一次检查结果做出结论,需强调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1 .一般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存在易引起DIC的基础疾病。2)有下列1项以上临床表现:多发性出血倾向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2)实验检查指标同时有下列3项以上异常:血小板100xl()9L或进行性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l5gL或进行性下降,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D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