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技术规范.docx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技术规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技术规范摘要该规范围绕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在重症肝病中的治疗原理、适应证和时机选择、治疗方案制定原则、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血管通路建立和维护、抗凝策略选择、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仪器报警及处理、疗效评估指标等11个部分进行阐述。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plasmamolecularadsorptionsystem,DPMAS)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广泛,是治疗重症肝病的重要血液净化技术。目前,临床上血浆供应紧缺,相比传统血浆置换(PIaSnlaexchange,PE)需要大量血浆,DPMAS治疗模式可减少血浆用量。研究数据表明,DP三
2、S治疗可降低重症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改善短期预后,延长等待肝脏移植的窗口期1,2,3,4。然而,DP三S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方案选择(包括频次和疗程)、应用时机及抗凝策略的选择,缺乏相应的标准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远航项目支持的基石研究(PADSTONEStUdy),是一项旨在探索DPMAS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患者最佳适应证的前瞻性、多中心、集群对照研究。该项研究在全国54家医院入组肝衰竭患者1270例,是迄今国内人工肝血液净化领域,研究中心数、入组病例数最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旨在为DPMAS血液净化技术及操作规范提供循证
3、证据。本规范将基于前期国内外已发表及基石研究的数据,总结DP三S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临床实践,撰写DPMAS治疗的临床应用要点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助于完善DPMAS的临床应用及技术流程。鉴于重症肝病的疾病复杂性及DPMAS相关临床研究证据的不断涌现,该规范无法涵盖目前临床的所有问题,仅提供DPMAS治疗的基本临床应用和基于数据和专家经验的操作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DPMAS治疗技术的原理、适应证和时机选择、治疗方案制定原则、DPMAS血管通路建立和维护、抗凝策略选择、技术流程和操作规范、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策略、仪器报警及处理、疗效评估指标等H个部分进行阐述。该规范也将提出DPMAS在治疗重症肝病患者中
4、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随着DPMAS治疗技术不断完善与成熟,我们将对该规范进行相应更新。一、概述DPMAS技术主要将血液通过血泵引出体外,通过血浆分离器或离心式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的血浆依次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胆红素吸附器和中性大孔吸附树脂血液灌流器,血浆中的胆红素、胆汁酸、炎症因子等毒素被吸附,吸附后的血浆与血细胞等有形成分汇合回到体内。胆红素吸附器主要依靠静电作用力和亲脂结合性,特异性吸附胆红素、胆汁酸。树脂血液灌流器具有大孔结构和极大的表面积,依靠三维网状结构分子筛作用和范德华力、亲脂疏水特性吸附传统透析技术难以清除的多种中大分子毒素(相对分子质量在510360103),包括蛋白结合毒素,如各种
5、炎症因子、细胞因子、补体和内毒素等。DPMAS治疗示意图见图10两种吸附材料的联合使用,可有效清除体内有害物质,短期内缓解瘙痒、乏力等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等毒素成分的含量。DPMAS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灵活,可单独或与PE等血液净化治疗模式联合应用;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病,包括但不限于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病等所致的重症肝病及肝衰竭等。二、适应证、相对禁忌证与时机选择1.适应证(1)各种病因(病毒、药物、乙醇、自身免疫等)引起的重症肝病,尤其是非晚期的肝衰竭;晚期肝衰竭患者由于并发症较多,可考虑联合其他血液净化模式以进行(多)器官支持治疗5;(2)终末期肝病患者
6、肝移植术前、肝脏移植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排斥反应、移植肝无功能、外科极限肝切除等肝脏支持治疗6,7;(3)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非梗阻性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或胆汁淤积性肝病;(4)其他疾病:合并严重肝损伤的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急性中毒以及难治性重症免疫性疾病累及肝脏8。2.相对禁忌证(1)活动性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严重减少或具有潜在出血倾向的患者;(2)对治疗过程中所用制品如肝素、鱼精蛋白、血浆等严重过敏者;(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和循环功能衰竭者;(4)其他可能导致治疗过程中断的问题,例如非稳定期的心
7、脑血管意外等。3 .治疗时机选择肝衰竭是最多见的DPMAS治疗适应证。救治策略宜采取“阵地前移”,较早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存在早期预警和干预时间窗,恰当、及时治疗,可减少肝衰竭疾病进展的速度和程度、缩短病程、改善患者预后9,10oDPMAS治疗时机的确定,应动态评估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症状,实验室指标如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等综合判断。DPMAS治疗方案的制定,应综合考虑以下3点:(1)胆红素上升期、有肝衰竭倾向时,即应介入,以期获得最佳疗效;(2)胆红素水平居高不下或肝衰竭恢复期黄疸消退不理想时,排除其他导致胆红素升高因素后,应尽早介入,有望缩短病程;(3)并发肝性脑病时,应尽
8、早介入,以期减少不可逆的病情进展110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前进行DPMAS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对肝脏移植手术的耐受性;可暂时替代肝脏部分功能,延长等候肝脏移植的时间窗;肝移植术后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重症急性排斥反应及预防多器官衰竭时可采用DP三S治疗,以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或等待再次肝移植121o高胆红素血症是胆汁淤积患者的主要特征,其凝血功能大多相对正常,排除梗阻性黄疸后可采用DPMAS治疗模式。肝脏肿瘤局部或全身治疗引起严重肝损伤时,可辅助人工肝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重症胆汁淤积型以及混合型肝损伤13,DPMAS治疗可有效吸附免疫炎症因子及胆红素,增加患者继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双重 血浆 分子 吸附 系统 临床 应用 操作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