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生态建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县生态建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县生态建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在全县生态建设工作调度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这个调度会,主要是想面对面鼓鼓劲、压压担子、理理思路。这两天,我利用早晨和傍晚的时间,沿着县域内的*河、*山步道走了走,看了看。在*镇段河道旁,看到几个老人在清理河岸的杂草,边干边说“现在水清了,鱼多了,咱得守好这方水”;在*村的高标准农田里,种粮大户老周拉着我看田填边的生态沟渠,“您瞧这水芹长得旺,既净化水质又能卖钱,比单纯种庄稼划算”;但也在*社区转角处发现了零星的垃圾堆积,在*企业外围闻到了若有若无的异味一一这些细节让我很感慨:生态建设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渗透在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河水、每一次选择里的民生工程。刚才,*局长
2、通报了上半年生态建设工作进展,数据很详实,亮点很突出,但问题也不容回避。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聊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必须把生态建设抓得更紧?当前哪些环节还没抓到位?下一步怎么抓出更大成效?一、从“国之大者”到“民之盼者”,深刻把握生态建设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对我们这个山区县来说,生态既是“金名片”,更是“命根子”。先看“上级要求”。去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的*项问题,我们整改完成了*项,但还有*项需要持续推进;今年省里出台的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办法,明确将我县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这既是机遇,更是责任一一上级看的不仅是数据达标,更要
3、看生态保护的“政治自觉”。再看“群众需求”。我在调研中发现,现在群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家长群里讨论最多的是“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村民代表会上,大家争着提“河道清淤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村”;就连返乡创业的年轻人,都把“生态环境”作为选址的重要指标。前几天,一位80岁的退休教师给我写信,说“小时候在河边摸鱼的日子又回来了,但希望这种好光景能一直持续”。这说明,生态建设不是“政府要干的事”,而是“群众想要的事”。最后看“发展需要”。我们县的*茶叶、*竹编能成为地理标志产品,靠的是什么?是山清水秀的好环境;去年引进的*新能源项目,为什么选择我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态指标符合企业“绿色园区”的要
4、求。可以说,生态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正在变成“幸福靠山”。但也要清醒看到,如果我们现在松一松、缓一缓,好不容易攒起来的生态口碑就可能“归零”,好不容易引来的优质项目就可能转向”。二、从“点上问题”到“面上短板”,精准查找生态建设的薄弱环节上半年的工作有亮点,比如*镇的“林长+护林员+志愿者”联动机制,让森林火灾发生率下降了60%;*村的“生态积分超市”,用旧电池换肥皂、用塑料袋换绿植,群众参与度高达85%。但问题更值得警惕,我梳理了三个方面:一是“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去年投资*万元建设的*湿地公园,初期景观效果很好,但现在部分区域杂草丛生,亲水平台的地砖破损了没人修,
5、标识牌歪了没人扶。问了才知道,是“重建轻管”的老毛病一一项目验收时热热闹闹,后期管护却找不到责任人。类似的问题,在农村污水管网、垃圾分类设施中也普遍存在:有的管网建好了,却因为运维经费不足长期“晒太阳”;有的垃圾桶配备了,却因为分类指导不到位,群众还是“一包丢”。二是“各自为战”的协同机制尚未打通。生态建设是系统工程,但有的部门还在“单打独斗”:农业农村局在推秸秆还田,有的乡镇却为了赶农时偷偷焚烧;住建局在抓城镇绿化,有的村却为了种粮毁林开荒;生态环境局在监测断面水质,上游的矿山开采企业却未按要求做好防尘覆盖。上周,*河上游的一个砂石厂因为违规作业导致下游水质超标,暴露的就是部门联动不紧密的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县 生态建设 工作 调度 会上 讲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