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储氢技术进展及市场情况分析.docx
《固态储氢技术进展及市场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态储氢技术进展及市场情况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固态储氢技术进展及市场情况分析氢的储运是当前我国氢能行业大规模发展的痛点,在此其中固态储氢优势凸显。储氢的技术有很多种,如液态储氢、气态储氢、固态储氢等。相比高压气态储氢、液态储氢方式,固态储氢的体积储氢密度非常高,固态储氢能够在常温常压下储存,使用方便,安全性更好。政策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从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来看,近几年已实现快速增长。固态储氢在车载储氢环节、加氢站环节、分布式供能、通信基站的备用电源、电力调峰电站等具备广阔的技术应用前景。本文为氢能专题研究报告,对固态储氢的技术、市场和发展现状做行业数据整理和深入了解。一、固态储氢技术基本介绍1.1氢能优势与应用场景氢气是常见燃料
2、中热值最高的(143kJg),是石油的约3倍,煤炭的4.5倍;燃烧过程无碳排放、无污染物产生,发生泄漏后极易扩散,爆炸下限浓度高于汽油和天然气,具备无碳排、无污染、热值高、安全性好的特点。在应用场景方面:交通运输业排放占全球碳排放量的1/3,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零排放、续航里程长等特点,是交运行业减碳的最佳选择;建筑领域中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采用氢气供燃料电池发电,燃料电池发电产生热量用于供,暖与热水供应;储能领域中氢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氢储能系统耦合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参与电网削峰填谷、调峰调频等作用;工业领域中氢能炼钢利用氢气的高还原性,代替焦炭作为高炉还原剂,以避免钢铁生产中的碳排放。1.2 我国
3、氢能产业具备长期发展潜力根据中国氢能联盟的预测,在2030年碳达峰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预期达到3,715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可再生氢产量约为500万吨,部署电解槽装机约80GW。在2060年碳中和愿景下,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20%o其中,工业领域用氢占比仍然最大,约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60%;交通运输领域用氢4,051万吨,建筑领域用氢585万吨,发电与电网平衡用氢600万吨。图:我国氢能年产量以及未来预期(万吨)建筑领域4%发电与电网平衡q%交通运输31%图:2060年我国氢能各领域用量展望1.3 储氢:气态、液态、固
4、态高压气态储氢技术通过高压是将氢气压缩于高压容器中,来实现氢气的储存,通常由钢、铝、碳/玻璃纤维、高分子材料等制成。优点:压力容器容易制造;制备压缩氢的技术简单;成本较低;缺点:能耗高;安全性隐患高,加氢站成本高。目前高压气态储氢技术主要应用在运输领域,加氢站和燃料电池车上均应用高压储氢瓶作为储氢装置。低温液态储氢技术是采用低温技术将氢气冷却到液化温度(标准大气压下,-253。C)以下,以液体形式储存在高度真空的绝热容器中;优点:质量储氢密度高(大于5%),常温常压下液氢的密度为气氢的845倍,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缺点:成本高,能效低,存在泄露问题,每天损失可能达到1-2%;绝热
5、系统复杂。低温液态储氢技术目前美国、日本等已经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国内应用最早起步于军事、航天等领域。固态储氢技术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使氢气与储氢材料结合,来实现氢气的储存。从材料分类上有金属合金、碳材料等。金属氢化物合金又可细分为稀土系、钛铁/镒系、锐系和镁系等;优点:体积储氢率高,安全性能高、能效高,加氢站从成本低;缺点:大多数材料质量密度低,镁系质量密度高,但放氢需要消耗大量热,对热交换装置要求高;尚未达到产业化规模。固态储氢从体积储氢密度、安全性等因素考虑,是最具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储存方式之一。1.3.1固态储氢的技术路线固态储氢技术路线主要可分为金属氢化物,配位氢化物,碳材料,金属
6、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水合物储氢等。1)金属氢化物为固态储氢主流技术路线,涉及材料包括镁系、钛系、锐系、稀土系及复合储氢合金等;其中镁系合金储氢容量大(最高可达7.6%),但放氢温度高,通常需要30(TC;钛系、机系、稀土系储氢合金储氢容量为l4%-2.4%不等,放氢温度明显较镁系合金低。2)配位氢化物路线需要碱金属(锂、钠、钾等)或碱土金属(镁、钙等)或第三主族元素(铝、硼等)。3)碳材料路线需要活性炭、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等材料。分类金属氧化物储氢容量(wt%)放氢温度()MgH27.6300镁系储氢合金Mg2NiH43.59280Mg2FeH65.5300钛系储氢合金FeTiH21.
7、8930钢系储氢合金VojTioiCro.22.420稀土系储氢合金LaNi5H61.4100MgH2-LiAIH49.4250复合储氢合金MgH2-NaAIH47.6175MgH2-LiBH411.4350表:不同金属氢化物相关性能对比1.3.2金属氢化物吸放氢基本原理金属储氢材料通过金属氢化物的形式来将氢气储存在合金中。吸氢过程中,合金储氢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氢气压力下,发生放热反应吸收氢气生成金属氢化物;放氢过程中,金属氢化物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吸热反应释放所吸收的氢气。微观机理:氢分子首先吸附在金属表面,随着氢键断裂而解离成氢原子,氢原子通过内部扩散进入金属原子的间隙形成金属固溶体,之后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固态 技术 进展 市场 情况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