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详细版).docx
《中小学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详细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小学预防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了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主要症状等。2培养学生预防这两种疾病的意识,掌握有效的预防措施。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积极参与校园和家庭的防蚊灭蚊行动。4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方法。掌握防蚊灭蚊的具体措施,学会识别和清除蚊虫滋生地。1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两种疾病的危害,从而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弓1导学生将所学的预防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长期坚持做好
2、个人和环境的防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相关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预防措施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3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4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疾病和预防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因蚊虫叮咬导致严重疾病的新闻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蚊子除了会让我们皮肤瘙痒,还可能传播哪些严重的疾病吗?弓I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预防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1 .认识登革热(10分钟) 定义: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
3、过伊蚊(花斑蚊)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重点介绍伊蚊的生活习性和传播病毒的方式。例如,伊蚊喜欢在白天叮咬人,尤其是日出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最为活跃。雌蚊叮咬感染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体内经过8-10天的外潜伏期,就可以传播给其他人。 症状表现:详细讲解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如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C以上,一般持续3-7天/“三痛”,即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肤会出现麻疹样、猩红热样等皮疹;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案例分析:讲述一个本地登革热患者的真实案例,如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后,误以为是普通感冒,自行买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最终住院治疗。通过这个案
4、例,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危害和及时就医的重要性。1 .认识基孔肯雅热(10分钟) 定义: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同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强调与登革热传播途径的相似性,都是伊蚊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症状表现:介绍基孔肯雅热的症状特点,如突发高烧,体温可高达39。C以上,可能持续1-7天,部分患者会出现“双峰热、明显关节疼痛,这是与登革热相比最突出的特点之一,特别是手指、手腕、脚踝和脚趾等小关节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且疼痛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5天,面部、四肢甚至手掌脚底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有瘙痒;还可能伴随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预防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主题 班会 教案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