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理解逻辑的基本概念1.概念:每一个概念揭示的是某一种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例如“人”这个概念,其本质属性可以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通过明确概念,我们能准确区分不同事物或现象。2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如“等边三角形”与“等角三角形”,它们从不同角度描述,但所指对象完全一致。包含关系: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一部分。像“水果”和“苹果”,“苹果”的外延包含于“水果”的外延之中。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相同部分,也有不同部分。比如“教师”与“青年”,有的教师是青年,有的青年是教师,但也存在不是青年的教师和不是
2、教师的青年。矛盾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且非此即彼。如“生”与“死”,在特定语境下,一个生物要么是“生”的状态,要么是“死”的状态,不存在中间状态。反对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但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例如“红色”与“绿色”,除了这两种颜色,还有其他众多颜色。(二)掌握逻辑的基本规律1 .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和判断具有确定性,始终保持如一,概念间的关系应为“全同关系”。常见的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例如,商家宣传“买一送一”,消费者以为是买一件商品送同样的一件,结果商家送的是小礼品,这就是商家偷换了“一”这个概念。2 .矛盾律(也称
3、不矛盾律):相互否定的判断不能同真,即在相互矛盾的命题里,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常见错误如自相矛盾和悖论。例如“他是死难者中唯一的幸存者”,“死难者”意味着已经死亡,“幸存者”表示还活着,这两个概念不能同时用来描述同一个人,属于自相矛盾。3 .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必有一真,概念间的关系应为“矛盾关系”,互为“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不能同真但必有一真,一定是一真一假。违反排中律会犯“模棱两可”(实际上是“模棱两不可”)的错误。比如,有人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对“全面”和“片面”这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就违反了排中律。4充足理由律:一个被断定为真的判断具备充
4、足的理由。常见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有以主观臆造的理由进行论证(“诡辩”“理由虚假”)、论证根据与论证结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推不出”“强加关系”)、论证根据不充足(“以偏概全”)。例如,仅仅因为看到一只乌鸦是黑色的,就得出所有乌鸦都是黑色的结论,这就是以偏概全,违反了充足理由律。二、学习难点(一)识别复杂语境中的逻辑谬误在现实生活和阅读写作中,语言表达往往较为复杂,逻辑谬误可能隐藏其中,不易被察觉。例如一些广告文案、政治演讲、辩论内容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逻辑错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逻辑知识,仔细分析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识别。比如广告中“这款洗发水添加了天然植物精华,使用后头发会更加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发现 潜藏 逻辑 谬误 学习 重点 难点 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