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及工作行事历.docx
《2025-2026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及工作行事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2026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及工作行事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5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及工作行事历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教育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驱动力,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石。坚持“五育并举”,着力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生态,优化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研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内涵。二总体目标1 .质量目标:学生学业水平稳中有升;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培养成效显现;学业负担减轻,家长认可度持续提高。2 .课堂目标:“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理念深入人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常态化运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质量显著提升;
2、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明显增强。3 .教研目标:教研活动主题化、序列化、实效性增强;形成具有校本特色、解决实际问题的教研成果;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能力普遍提升。4 .教师发展目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持续提升,形成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教师职业幸福感与成就感增强。5 .管理目标: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精细、高效;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运行顺畅;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更加完善。三重点工作与具体措施(一)“筑牢基础”深化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教学常规是质量的生命线,本学期将狠抓常规落实的精细化与规范化。1 .计划制定与审核各学科组、备课组、任
3、课教师在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务处进行审核,重点关注目标设定是否符合课标与学情、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活动设计是否充分、评价是否多元且可操作,审核不通过者限期修改完善。2 .集体备课管理集体备课深化:固定每周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推行“主备人说课+集体研讨+个性化修改+实践反思”的闭环模式。重点研讨核心问题设计、学习任务及活动设计、关键能力培养路径、课堂练习与作业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等。每次备课有明确主题、中心发言人、详细记录。(责任主体: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务处抽查记录)个人备课优化:强调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突出学情分析、个性化教学
4、设计(特别是分层指导策略)、教学反思环节。鼓励使用规范的电子教案模板,但杜绝简单下载、抄袭。教务处、年级组定期(每月至少一次)进行教案检查与反馈,重点关注教学反思的深度与改进措施的落实。(责任主体:任课教师;教务处、年级组)3 .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包括候课、组织教学、课件设计、学生参与度管理、时间分配、安全管理等。推门听课常态化,学校听课小组,开展不定时、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活动。听课记录详实,向授课教师进行“一对一”反馈,提出具体改进建议。(责任主体:教务处统筹;各听课小组)期中、期末开展两次学生评教活动,聚焦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课堂组织、作业布置与批改、师生关系等
5、方面,结果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4 .作业管理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双减”要求,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继续推行“基础十分层+弹性”作业模式。学科组、备课组加强作业设计的专题研讨,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典型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减少机械重复训练。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反馈”。批改及时、认真,符号规范,评语具有激励性和指导性。建立学生作业错题档案,定期进行归因分析。教务处每月进行一次作业抽查,重点检查作业量、批改质量、错题订正与反馈情况。(责任主体:任课教师;教务处)5 .辅导与评价落实培优补弱工作。利用课后服务、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建立学困生档案,实施“一生一案”帮扶策略。鼓励开展学
6、科答疑坊、学习伙伴互助小组等活动。完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生评价体系。加强过程性评价,如课堂表现、实验操作、项目成果、实践活动报告等在学业成绩中的比重。规范单元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分析各环节。考后必须进行详细的质量分析,召开年级、班级、备课组层面的分析会,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责任主体:任课教师、备课组、年级组、教务处)(二)“聚焦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与教研创新1 .主题化教研活动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深度学习课堂构建”这一校级总主题,各学科组结合学科特点与实际问题,确立2个学期教研分主题。围绕分主题,制定详细的学期教研活动表。确保每次教研活动主题聚焦、准备充分、全员参与、深度研
7、讨、有实效。(责任主体:学科组长,教务处监督落实)2 .“课堂攻坚”项目骨干示范引领:组织骨干教师开展“素养导向的示范课”活动(每人至少1节)。要求示范课充分体现“以学为中心”、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核心素养落地的理念与方法。课后组织专题研讨,深入解读设计意图与实施策略。(责任主体:教务处、学科组)全员课堂展示与诊断: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组内“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重点围绕教研分主题进行实践探索。学科组组织力量进行听课诊断,重点关注主题相关要求的落实情况。课后进行深度评课议课,突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方向。(责任主体:备课组长、学科组长)跨学科融合教学探索:鼓励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 2026 秋季 学期 教研 工作计划 工作 行事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