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
《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较大以上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毕节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二、处置原则(一)统一指挥、分类响应。在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事件性质、特点、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等,按照相关应急预案要求,启动相应类别的应急响应。在救援处置过程中,所有参与救援和保障的部门、队伍必须服从指挥部管理,避免各自为战。(二)前后联动、科学高效。在处置现场成立的现场指挥部与后方指挥部前后联动、科学分工,双向畅通应急信息,各有侧重、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科学高效开展应急处置。(三)分区管控、规范有序。为保障救援交通畅通、治安有序,科学划定
2、应急救援远端关联区、中端保障区、近端核心区,在近端核心区内,进一步细化功能分区,科学划定作业区、指挥区、关联区,结合每个区域的功能特点实施分区管控,明确管控要求、管控措施,确保救援及时、规范、有序开展。(四)专业优先、梯次调派。根据突发事件类别,首先调派县级消防队伍和行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携带必要的救援装备赶赴现场开展侦查和救援,及时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分阶段、分层次地调派应急救援队伍,当市内救援力量无法满足救援需求或不能快速到达时,由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申请省级以上支援,提升应对处置的专业性,实现专业救援队伍梯次配置,确保救援力量合理、专业。(五)救援有力、安全高效。在市应急
3、救援总指挥部统一指挥下,通过实施分区管控,梯次调派应急救援队伍,现场指挥部和后方指挥部科学分工,专业救援队伍协同一致,第一时间科学有序实施专业救援。始终将救援人员和周边群众安全放在首位,采取有效管控措施,强化现场风险监控,科学制定救援方案并有效实施,确保救援行动在安全可控前提下进行,严防次生灾害发生。三、组织指挥体系(一)后方指挥。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作为我市应急救援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机构,负责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全市应急救援工作。接报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信息后,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立即核实信息,第一时间调派队伍,联动公安机关维护秩序,现场指挥部未成立前,与公安部门商定现场管控措施。现场指挥部成立
4、后,在市应急局指挥中心建立后方指挥部,由市公安局局长坐镇指挥,统一面上管控工作,统一信息报送口径,统一综合协调各方,形成合力,推动救援科学高效开展。(二)现场指挥。根据突发事件类别,成立现场指挥部,并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或分管副市长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开展灾情侦查、风险评估,组织制定救援方案、实施抢险作业。(三)联动指挥。现场指挥部及时将现场信息、救援进展、救援需求反馈至后方指挥部,后方指挥部将上级指令、形势研判、舆情监测等反馈至现场指挥部并全力调配资源保障现场救援需要,有效联动、协同发力、步调一致,共同推动救援高效开展。四、分区管控为保障救援秩序,实施分区管控。(一)远端关联区。发生突发事件时,
5、对高速公路路网和分岔进入灾区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强化高速公路交通巡逻管控,远端提示引导、稀释交通车流,维护道路通行畅通,保证各级各类应急救援车辆能够快速顺利到达指定收费站服务区;在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周边设置分流点和停放点,对社会车辆进行初筛分流,引导救援车辆规范有序停放,等候参与救援指令后有序放行。(二)中端保障区。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到距离事发灾害现场最近的次干道。加强沿线交通巡逻保畅,确保路面无违停车辆阻碍通行;盘活沿线停车资源,实行分段管控,有序摆放参与救援的机械设备运输车辆和医疗、电力、通讯等后勤保障类车辆,等候指令进入中心区域参与抢险救援;在主次干道分岔到事发灾害现场的主要路口设
6、置管控点,对各类车辆进行二次甄别,严禁社会车辆驶入中心现场。(三)近端核心区。从次干道到事发灾害现场的各类乡村道路,全面清空路面违停车辆和社会车辆,撤离有关人员,对道路沿线所有路口实行交通管制,加强沿线交通巡逻疏导,确保必须参与先期救援的车辆和指挥部车辆能够安全、快速、顺利进出,确保安全畅通。严禁无关车辆及人员进入。近端核心区内,为确保救援的有效实施,进一步细分管控区域。1 .作业区。救援行动直接开展的区域,只允许专业救援队伍、专家等救援人员携带必要救援装备进入开展抢险救援作业,其他人员、车辆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进入。2 .指挥区。设置在距离作业区较近、交通方便、环境较为安全、便于指挥保障的区域,
7、可视情况设置在原有建筑内或搭建帐篷,作为现场指挥部及供电、照明、通信、医疗等指挥后勤人员办公驻地。该区域仅允许有关后勤保障人员和车辆进入。3 .关联区。与作业及指挥两个管控区毗邻区域,作为保障抢险救援顺利进行的食宿、后勤、待机救援力量及物资装备驻地。无关人员和车辆不得进入。五、处置程序(一)信息接报接报较大以上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信息时,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抄送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二)救援力量调派接到信息报告后,市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办公室迅速核实信息,研判事件类别,调派救援力量。1 .第一梯次调派。接报灾害事件信息后,市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较大 以上 突发事件 应对 处置 指南 试行 征求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