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docx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一、学习重点(一)发达的中外交通1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 .辽宋夏金时期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草原丝绸之路是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海路交通日渐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原因包括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等。宋代海路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1元朝时期陆路: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
2、盛时期,形成东线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二)繁荣的海外贸易原因政府鼓励和支持,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徒等。陆路受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1.地位: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范围广: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国家多: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贸易商品种类多: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
3、珠宝等。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到南宋激增至300余种。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引进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例如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2传出去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二、
4、学习难点(一)理解交通发展与海外贸易、文化交往之间的关系1 .发达的中外交通为海外贸易和文化交往提供了基础条件。交通路线的拓展,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使得人员往来、商品运输以及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频繁。例如,元朝打通陆路交通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海外贸易范围的扩大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2 .海外贸易的繁荣和文化交往的密切反过来又推动了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海外贸易的增长,对更高效的运输路线和更好的航海技术需求增加,促使人们不断改进造船技术、开辟新航线。而文化交往中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也可能带来新的交通理念和技术,如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传入可能对航海导航有一定帮助。(二)分析宋元时期海
5、外贸易繁荣的深层次原因及影响1深层次原因除了教材提到的表面原因,从经济结构看,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商品,如瓷器、丝绸等,这是海外贸易繁荣的物质基础。从社会发展角度,当时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海外贸易。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处于发展时期,对中国的商品有较大需求,形成了良好的海外市场。1影响经济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如造船业、手工业的进步。文化上,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 13 辽宋夏 金元 时期 对外交流 学习 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