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docx
-
资源ID:1364281
资源大小:14.9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docx
第13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学习资料一、学习重点(一)发达的中外交通1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 .辽宋夏金时期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草原丝绸之路是蒙古草原地带沟通欧亚大陆的商贸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朝:海路交通日渐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原因包括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等。宋代海路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1元朝时期陆路: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陆路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东线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二)繁荣的海外贸易原因政府鼓励和支持,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徒等。陆路受阻。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外贸税收所得,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1.地位: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2表现范围广:中国商船踪迹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国家多: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贸易商品种类多: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进口商品在北宋前期不超过50种,到南宋激增至300余种。大商港: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1.引进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例如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还收集和翻译了一些阿拉伯医学书籍,回回药方中记载了治疗骨折的方法。2传出去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器型、花纹和色彩等,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二、学习难点(一)理解交通发展与海外贸易、文化交往之间的关系1 .发达的中外交通为海外贸易和文化交往提供了基础条件。交通路线的拓展,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使得人员往来、商品运输以及文化传播更加便捷和频繁。例如,元朝打通陆路交通线以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促进了海外贸易范围的扩大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2 .海外贸易的繁荣和文化交往的密切反过来又推动了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海外贸易的增长,对更高效的运输路线和更好的航海技术需求增加,促使人们不断改进造船技术、开辟新航线。而文化交往中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也可能带来新的交通理念和技术,如西方天文历法知识的传入可能对航海导航有一定帮助。(二)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深层次原因及影响1深层次原因除了教材提到的表面原因,从经济结构看,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丰富且高质量的商品,如瓷器、丝绸等,这是海外贸易繁荣的物质基础。从社会发展角度,当时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消费需求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海外贸易。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其他地区也处于发展时期,对中国的商品有较大需求,形成了良好的海外市场。1影响经济上,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繁荣,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如造船业、手工业的进步。文化上,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了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内涵。例如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影响,以及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社会层面,改变了一些城市的社会结构,如蕃坊的出现,外国商人在中国的聚居,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促进了文化多元性。三、练习题(一)选择题L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重要性渐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重心南移B.造船技术进步C.割据、战乱等因素D.政府不重视2.宋朝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不包括()A,经济重心南移B.政府鼓励海外贸易C.指南针用于航海D.蒙古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3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其南海航线可到达的地区不包括()A.朝鲜半岛B.东南亚C.西亚D.欧洲4 .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C.市舶司D.转运使5 .下列关于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说法,错误的是()A.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超过前代B.中国商船踪迹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C.宋代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只有二三十个D.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6 .元朝时,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还收集和翻译阿拉伯医学书籍,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文化交往密切B.医学落后C.天文学发达D.只重视外来文化7 .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发明输往国外是在()A,秦汉时期8 .隋唐时期C,辽宋夏金元时期D.明清时期8.下列哪一项不是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对经济的影响()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8 .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繁荣C.推动商品经济发展D.促进民族融合9 .两宋时,泉州、广州等地有外国商人居住,外商集中居住区称“蕃坊”,还设立“蕃学”,这说明了()A.宋朝对外商歧视B.宋朝不允许外商长期居住C.宋朝对外贸易发达,对外商管理规范D.宋朝文化落后10 .元朝时,连接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陆路交通线得以打通,主要得益于()A.宋朝的经济发展B.元朝疆域辽阔,国家统一C.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D,欧洲国家的主动联系(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宋高宗)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万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六材料二:宋朝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朝时超过140个。材料三:在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持怎样的态度?(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三)简答题1 .简述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的发展状况。2 .说一说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主要表现。四、答案(一)选择题1.C2.D3.A4.C5.C6.A7.C8.D9.C10.B(二)材料分析题(1)宋朝政府重视海外贸易,认为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特点: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增多;中国在海外贸易中出口以瓷器、茶叶、丝织品等手工业制成品为主,进口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原材料和初级制品。(3)原因:政府鼓励和支持,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陆路受阻,海路成为重要贸易通道;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为海外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简答题1 .唐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着与西域、中亚的交流。宋朝海路交通日渐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元朝时,陆路打通了北方和西北被阻断的交通线,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海路方面,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东海航线可通达朝鲜半岛、日本,南海航线可通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和欧洲等地。2 .外国的医学、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如元世祖任用波斯人主持天文历法工作,元朝收集和翻译阿拉伯医学书籍。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中国的外销瓷器、丝绸深受外国人喜爱,且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的瓷器带有鲜明中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