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CS03.080CCSA16B37方标准DB37/TXXXX-XXXX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SpecificationsforthereliefmanagementandservicesforvagrantsandbeggarsPart3:Theoperationofregionalcentersfortherescueandmanagement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则15建设要求25.1场所建设25.2 平台建设25.3 管理模式25.
2、4 人员配备26服务内容与要求26.1 发现报告26.2 站内照料36.3 医疗服务36.4 寻亲服务36.5 跨区域接送36. 6落户安置36.7源头预防37运行管理37. 1日常管理37.2信息管理47. 3安全管理48服务评价与改进48. 1服务评价49. 2服务改进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37/T4766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的第3部分。DB37/T476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救助信息采集与发布。 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
3、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山东省民政厅提出并组织实施。本文件由山东省民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他们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DB37/T4766拟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救助信息采集与发布。目的在于明确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受助人员救助信息采集与发布的相关要求。 第2部分:流浪乞讨受助人员心理辅导。目的在于明确流浪乞讨受助人员心理辅导服务的内容及要求。 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
4、运行。目的在于明确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建设与运行的相关要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以下简称“区域性中心”)运行的总则、建设要求、服务内容与要求、运行管理、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的运行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3245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基本术语GB/T28223救助管理站服务GB/T29354救助管理机
5、构安全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DB37/T4024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DB37/T4543救助管理机构护送服务规范DB37/T4544救助管理机构寻亲服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2324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regionalrescuemanagementcenters经民政部门授权批准设立的,负责一定区域内救助管理工作,具有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功能的救助管理机构。4总则3.1 区域性中心服务区域原则上为市域(地级市),在救助量较多的地方,服务区域可为省域或县域
6、。3.2 明确职能定位,以区域救助管理需求为导向,指导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建立临时救助点、求助引导点,指导其履行职责,建成、完善区域救助服务网络,从而拓宽服务范围,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精准化服务。4. 3完善救助服务内容、拓展救助服务模式、创新救助服务机制,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救助服务供给,提升区域内救助服务保障能力。4.4加强规范化建设,在区域内推广救助管理规范化服务的相关制度、流程,提升区域一体化管理水平。5建设要求5.1 场所建设5.1.1 新建区域性中心选址宜综合考虑区域内流浪乞讨等各类临时遇困人员救助数量分布情况、交通便利程度、医疗机构分布等因素。5. 1.2采用新建、改(扩)建
7、方式时,建筑设计及设施设置应符合GB50016、GB50223和GB50763的要求。1.1.3 服务场所功能区划分应符合DB37/T4024的相关要求,还应设置指挥调度、教育培训、协同会商等功能区域。1.1.4 生活设施、安全设施、医疗设施、办公设施设备、后勤保障设施设备配备应充分利用区域内现有资源,并达到GB/T28223的要求;有条件的区域性中心配备有助于区域一体化管理的设备,如调度大屏等,实现实时监控及区域内各层级联动。5.2 平台建设1 .2.1应建设综合型或专业型救助管理服务平台,统筹调度区域内各类存量设施设备、网络、技术、人才等救助资源,引导救助服务资源向县(市、区)救助管理机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与服务规范 第3部分: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运行_地方标准格式审查稿 流浪 乞讨 人员 救助 管理 服务 规范 部分 区域性 中心 运行 地方 标准 格式 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