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docx
《“十五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十五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方案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十五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为完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作任务,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思路坚持以国家、省、市有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作的要求,围绕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以建设完成“运动15分钟健身圈”为工作目标,以“对标先进、争创一流,补齐短板、优化结构,协同联动、多元参与”的工作原则,着力解决我区公共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体育公园等区、街道、社区三级基本体育场地的短板问题,着力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智能化设备,着力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全区全民健身蔚
2、然成风,为全面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赛事名城做出区的贡献。二、工作目标到2030年,高质量构建“运动15分钟健身圈”,完成6个区级重大体育设施建设任务,每个街道、社区各配齐1个公共体育设施,形成以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亮点、街道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为主导、社区运动角为补充、学校运动场共享为支撑的“家门口”运动设施体系,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少于2.6平方米,其中,2023年不低于2.5平方米,2024年不低于2.55平方米。三、工作措施(一)开展年度普查。每年下半年,按照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制度及国家、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区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评估体育场地设施建
3、设和开放使用情况,对照相关标准规范和群众需求,摸清体育设施的底数和短板。区文体旅局,各街道(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编制规划与计划。积极配合市体育局开展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20222035)区篇章编制工作。深化构建全区“三级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加强街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落实设施建设标准。将全民健身设施纳入“十大工程”“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重点工作协同推进实施。每年3月底前,结合全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统计调查情况,编制本年度补短板工作计划,明确建设目标、重点项目、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报市体育局汇总统筹。(区文体旅局,区发改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委社治委、区住
4、建交局、区公园城市局、区行政审批局、各街道)(三)强化基本配置。2023年,规划建设1个公共体育场、1个公共体育馆、1个公共游泳池,优化提升1个全民健身中心和1个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服务功能。到2030年,全区各街道至少建有1个综合多功能运动场或综合健身馆(居民健身中心),各社区至少建有1个小型综合多功能运动场或1个配置有室内、外健身设施的居民健身中心。全区各级各类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保持常态化公益性开放,服务人民群众体育锻炼。区文体旅局,区发改局、区公园城市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建交局、各街道、国投集团、资本集团、发展集团(四)落实居住区配套。1.新建居住区落实“配套建设群众健身设施,按照室
5、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等要求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住建交局、区文体旅局、各街道2.既有居住区按“群众健身设施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指标要求加快补齐。紧密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统筹布局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具备标准体育场地建设条件的,可因地制宜灵活设置非标准运动场地和设施。区住建交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公园城市局、区综合执法局、区文体旅局、各街道(五)营造绿道健身新空间。结合天府绿道
6、建设,以户外设施为主、室内设施为辅,传统项目为主、新兴项目为辅的原则,建设一批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打造“绿道+体育”融合发展的公园城市健身新场景。环城生态公园、锦江公园分别植入不少于20、10处,其他各级各类天府绿道共新增45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区公园城市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水务局、区环城生态区建设发展中心、区文体旅局、各街道,国投集团、资本集团、发展集团)(六)建设体育公园。以承载全民健身活动为重点、公益性为导向、近距离服务全龄段人口为目标,到2030年末全区统筹新建、提升改造不少于1个符合国家标准、2个符合省标准,多个不同类型的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普
7、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有条件的区域可结合地形地貌布局建设特色体育公园。区发改局、区文体旅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公园城市局、相关街道、国投集团、资本集团、发展集团)(七)打造社区运动角。利用贴近市民生活且能便捷到达的七类“剩余空间”(街旁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桥下空间、滨河空间、地下空间、屋顶空间、低效用地等),在符合相关规划及交通、市容、安全等要求的前提下,植入标准或非标准运动场地,打造“社区运动角”。可按照土地用途兼容、临时建设方式办理相关手续。全区每年新、改建不少于5个“社区运动角区社治委、区文体旅局,区公园城市局、各街道(八)激活特色户外体育空间。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建设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 时期 全民 健身 场地 设施 补短板 行动 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