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H技术原理工作总结范本.docx
《PDH技术原理工作总结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DH技术原理工作总结范本.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PDH技术原理工作总结范本PDH(Plesio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准同步数字体系)是传统的数字通信复用技术,主要用于实现不同速率的数字信号在传输网络中的复用与传输。以下是其技术原理的工作总结:一、核心概念PDH是“准同步”体系,指各支路信号的时钟由不同源提供,频率允许有微小偏差(通常在50PPm内)。通过将低速率信号逐级复用为高速率信号,实现多路信号在同一传输介质(如光纤、电缆)中传输,提高传输效率。二、速率等级与复用结构不同地区采用的速率等级略有差异,常见的有:- 欧洲中国标准:- 一次群(基群):2.048Mbps(30路语音信号);- 二次群:8.448Mb
2、ps(4个一次群复用);- 三次群:34.368Mbps(4个二次群复用);- 四次群:139.264Mbps(4个三次群复用)。-北美标准:以1.544Mbps为基群,更高等级为6.312Mbps44.736MbPS等。复用方式为“逐级复用”,即低速率信号先复用到中间速率,再复用到更高速率,每级复用需加入额外的“开销”(如同步、告警信号)。三、关键技术特点1 .复用过程:-低速率信号复用前需进行“码速调整”,通过插入额外比特,使不同时钟的信号同步到同一速率,再进行复接。-复用结构为“异步复用”,各级信号的帧结构无统一规划,难以直接从高速信号中提取单路低速信号(需逐级解复用)。2 .帧结构:不
3、同速率等级的帧结构独立设计,包含信息比特和开销比特(用于同步、监控等),但缺乏统一的管理开销,不利于网络监控和维护。3 .优缺点:-优点:技术成熟、实现简单,适用于中小容量传输场景。-缺点:复用效率低(开销占比高)、上下业务不便(需逐级解复用)、缺乏统一管理能力,难以适应大容量、高灵活性的现代通信需求。四、应用与发展PDH曾广泛用于早期电话网、数据通信等领域,但随着通信容量和灵活性需求提升,逐渐被SDH(同步数字体系)取代。SDH采用同步复用和统一帧结构,解决了PDH的缺陷,成为现代骨干网的主流技术。但在一些中小容量、低成本场景中,PDH仍有少量应用。总结而言,PDH是数字通信发展中的重要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准同步复用实现多路信号传输,虽存在局限性,但为后续SDH等技术奠定了基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DH 技术 原理 工作总结 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