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 .能够抓住情节把文言故事讲清楚,学会从多个角度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3 .通过填写“推理卡”,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智慧;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智慧”的理解。4 .能够对照“金牌小讲师”评价标准讲好故事,表达对智慧儿童的赞赏之情。教学重难点L抓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5 .探究王戎的观察思考过程,发现智慧儿童的秘密。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学做“金牌小讲师。学校将举行“讲中华智慧故事”比赛,评选出“智慧讲述人要想成为“智慧讲述人”,首先要会讲
2、故事。这节课我们先来讲文言故事,争取成为“金牌小讲师(一)读一读,了解情节讲清楚1 .出示故事题目:王戎不取道旁李,带领学生齐读。“戎”是本课的生字,它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戈”在古代代表长柄的兵器,跟着老师写一写王戎的名字,注意“戎”的笔顺。2 .故事的主人公是“王戎”,继续板书完课题“不取道旁李”。题目采用“谁+做什么的句式,读的时候在人物后面稍作停顿。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取就是“摘”的意思。3 .通过课题,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意。这是一篇文言故事,想要讲好故事,先要读好、读懂这篇文言文。我们之前学过文言文,谁能分享一下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4 .出示自学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3、文,尝试读出节奏;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每句话的意思。5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尝”是“曾经”的意思,“尝”后面停顿符合我们语言表达的习惯。“尝”现在是什么意思?(生答:品尝。)同样的字,古代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这叫“古今异义”。这个文言故事里,古今异义的语言现象还有,你能找到吗?(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走”在古文里是“跑”的意思,现在指“走路”,也是古今异义。我们还学过: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句话比较长,要读好停顿。可以像读题目一样,在事物或者人物后面停顿一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王戎不取道旁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5 王戎不 取道 公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