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技术路线.docx
《硅碳负极技术路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碳负极技术路线.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硅碳负极技术路线目前可产业化的硅基负极技术主要分为二类,分别是硅氧和硅碳。硅氧负极主要分为三种路线:硅氧(氧化亚硅);预镁硅氧;预锂硅氧。硅碳负极主要分两种技术路线:砂磨纳米硅与石墨混合;CVD法将纳米硅沉积到多孔碳。1、硅氧工艺技术简介采用氧化亚硅与石墨材料复合。氧化亚硅的结构中存在一定的氧原子,这使得其在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相比纯硅材料大大减小,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其优点是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好,率先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应用。缺点是首效较低,需要通过预镁或预锂工艺提升首效,且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硅氧常用量产制备工艺:Si+SiO2-高温炉热处理一冷凝一氧化亚硅(SiOx)前躯体一粗
2、碎一粉碎一CVD炉炭包覆一第1代硅氧。相较单质硅颗粒,氧化亚硅(SiOx)在锂嵌入过程中发生的体积膨胀较小,因此相对纯硅负极,其循环稳定性有较为明显改善,但是氧化亚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生产Li20等非活性物质,导致SiOx材料首次效率较低(约70%)。预镁硅氧常用量产制备工艺:Si+SiO2+Mg-高温炉热处理一冷凝一预镁的氧化亚硅(SiOx)前躯体一粗碎一粉碎一CVD炉炭包覆一第2代预镁硅氧。通过预镁阻止SEI膜合成可将首效提升到80%左右。但综合来看,由于预镁化产品普遍克容量不高,预镁工艺会增加10-20万/吨的材料成本,但首效仅提升到82%-83%左右,对于电芯厂来说性价比较低。同时由于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负极 技术 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