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第壹文秘!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第壹文秘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第壹文秘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硅碳负极技术路线.docx

    • 资源ID:1355565       资源大小:8.9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如果您不填写信息,系统将为您自动创建临时账号,适用于临时下载。
    如果您填写信息,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系统自动生成),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硅碳负极技术路线.docx

    硅碳负极技术路线目前可产业化的硅基负极技术主要分为二类,分别是硅氧和硅碳。硅氧负极主要分为三种路线:硅氧(氧化亚硅);预镁硅氧;预锂硅氧。硅碳负极主要分两种技术路线:砂磨纳米硅与石墨混合;CVD法将纳米硅沉积到多孔碳。1、硅氧工艺技术简介采用氧化亚硅与石墨材料复合。氧化亚硅的结构中存在一定的氧原子,这使得其在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相比纯硅材料大大减小,循环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其优点是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好,率先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应用。缺点是首效较低,需要通过预镁或预锂工艺提升首效,且制备工艺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硅氧常用量产制备工艺:Si+SiO2-高温炉热处理一冷凝一氧化亚硅(SiOx)前躯体一粗碎一粉碎一CVD炉炭包覆一第1代硅氧。相较单质硅颗粒,氧化亚硅(SiOx)在锂嵌入过程中发生的体积膨胀较小,因此相对纯硅负极,其循环稳定性有较为明显改善,但是氧化亚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生产Li20等非活性物质,导致SiOx材料首次效率较低(约70%)。预镁硅氧常用量产制备工艺:Si+SiO2+Mg-高温炉热处理一冷凝一预镁的氧化亚硅(SiOx)前躯体一粗碎一粉碎一CVD炉炭包覆一第2代预镁硅氧。通过预镁阻止SEI膜合成可将首效提升到80%左右。但综合来看,由于预镁化产品普遍克容量不高,预镁工艺会增加10-20万/吨的材料成本,但首效仅提升到82%-83%左右,对于电芯厂来说性价比较低。同时由于镁热反应产热较大,预镁材料晶粒变化相对较大,不利于材料循环性能。预锂硅氧常见量产制备工艺:Si+Si02-高温炉真空热处理一冷凝一氧化亚硅(SiOx)前躯体一粗碎一粉碎一CVD炉炭包覆一第1代硅氧一添加锂粉或锂的氧化物混合一烧结一第3代预锂硅氧。在第2代预镁硅氧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首效(ICE提升至86%-92%),但是目前能够兼顾安全稳定、成本较低、可大规模生产的预锂化技术还不够成熟。2、硅碳工艺技术简介将硅与石墨材料混合,硅作为活性物质提供高容量,碳材料作为载体缓冲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同时提高负极材料的导电性能。碳材料的包覆能在其表面形成SEI膜,抑制电解液对负极的侵蚀,从而提高循环性能。硅的引入使得硅碳负极具有较高的克容量,相比传统石墨负极,其能量密度有显著提升。并且其制备工艺中碳材料复合和烧结等步骤技术较为成熟。但硅在脱嵌锂离子时体积膨胀较大,这会导致硅颗粒分化及SEI膜的破裂增厚,影响电池的首充效率与寿命。硅碳常用的量产制备工艺:工艺硅一三氯氢硅一块状硅一砂磨法一纳米硅粉一与石墨复合一第1代砂磨纳米硅炭负极。研磨法主要的问题就是粒径较大,且容易引入杂质,纯度较低,且粒径分布不能有效控制。气相沉积硅碳技术路线:硅源一热分解一无定型纳米硅+多孔碳骨架一气相沉积硅碳一CVD炉碳包覆。核心是通过低成本生产一种多孔碳骨架来储硅,并通过多孔碳内部的空隙来缓冲硅嵌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因此膨胀率低,循环优异。同时由于生产流程短,设备少,理论成本低,被认为是最有前景及性价比最优的批量应用硅负极解决方案。

    注意事项

    本文(硅碳负极技术路线.docx)为本站会员(p**)主动上传,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