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思想差异.docx
《科学哲学思想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哲学思想差异.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科学哲学思想差异李约瑟难题之解:非常多的学者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角度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哲学和科学本身,答案中很重要的两点是科学哲学思想差异和思维方式差异。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中国学者中最有名的是任鸿隽在中国最早的科学杂志科学第1卷第1期(1915年)发表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一文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任鸿隽(1886-1961),字叔永,留学日本时担任孙中山秘书,留学美国时创办了中国科学社。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干事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职务。爱因斯坦的看法:在爱因斯坦看来,近代科学的诞生,依赖于两大基础,即起
2、源于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体系(如几何原本中的演绎逻辑),和发端于文艺复兴的系统实验体系(以实验寻求因果)。这两大基础是“令人惊奇”的伟大成就;中国古代没有孕育出这两大基础,是正常现象,“用不着惊奇”。1953年4月23日,爱因斯坦在给J.S.斯威策的回信中,谈了自己对李约瑟难题的理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这些发现是令人惊奇的,而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是用不着惊奇的。”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发明了三段论,欧几里得(约前330-前275)发明了欧式几何,都是建立在形式逻辑之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名言“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使人们认识到并且开始使用实验的手段去发现验证因果关系。伽利略时代,结合了形式逻辑和实验手段两方面的利器,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先河。牛顿将这两个基础继续发扬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顿经典力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哲学思想 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