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讲卫生预防感冒.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讲卫生预防感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讲卫生预防感冒.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讲卫生,预防感冒一、案例背景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幼儿园大班幼儿活泼好动,日常活动中频繁接触公共区域的玩具、桌椅等物品,且部分幼儿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经常用手揉眼睛、抠鼻子,这大大增加了感染病菌的风险。同时,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具备学习正确卫生知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基础,因此开展“讲卫生,预防感冒”的教育活动十分必要。二、案例描述周一早上,班上陆续有孩子请假,原因大多是感冒发烧。到园的幼儿中,明明频繁打喷嚏,还习惯性地用手捂着口鼻,随后又去拿玩具玩,导致和他一起玩的几个小朋友也接触到了可能携带病菌的玩具。午餐前,老师提醒幼儿洗手,可浩浩只是简单地在水龙头下冲了冲就跑开
2、了,手上还残留着泡沫。午睡时,有的小朋友钻进被子里蒙头睡,呼吸的二氧化碳在狭小空间聚集,空气变得浑浊。针对这些情况,老师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卫生观念,预防感冒的进一步传播。当天下午,老师组织了一场“讲卫生,预防感冒”的主题活动。老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细菌模型图片,向孩子们讲解感冒病毒的传播途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告诉他们,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打喷嚏不遮挡,病毒就会像小怪兽一样钻进身体里。接着,老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洗手方法,边唱洗手儿歌边做动作:“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手指交叉搓一搓,大拇指转一转,指尖搓一搓,手腕也要洗一洗。”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跟着学习,反复练习。随后,老师教导孩子们正
3、确的打喷嚏姿势,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口鼻,并进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轮流演示。三、案例分析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看,部分幼儿卫生习惯差,根源在于缺乏对细菌、病毒危害的认知,不了解不良卫生行为与感冒之间的联系。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即便知道要讲卫生,在实际行动中也容易忘记。同时,家庭卫生教育的缺失或不到位,也会影响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在教育方法上,传统的说教对幼儿的影响有限,而本次活动采用直观的图片展示、有趣的儿歌教学和情景模拟,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预防感冒的卫生知识和技能。四、案例反思此次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预防感冒的卫生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仅靠一次活动。在日常教学中,要将卫生教育融入到各个环节,如晨间接待时检查幼儿的卫生情况,活动间隙提醒幼儿洗手等,通过反复强化,帮助幼儿将卫生习惯内化为自觉行为。此外,家园合作至关重要。老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班级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预防感冒的知识和培养幼儿卫生习惯的方法,督促家长在家庭中也重视幼儿的卫生教育,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同时,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卫生习惯较差的幼儿,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逐步改正不良习惯,共同营造健康的幼儿园生活环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讲卫生 预防 感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