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爱护公共小环境.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爱护公共小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爱护公共小环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爱护公共小环境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日常活动中,班级的公共区域,如植物角、图书角和玩具区,常常出现物品随意摆放、图书破损、植物枯萎等现象。尽管教师多次进行引导和教育,但孩子们爱护公共环境的意识依然较为薄弱。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培养他们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二、案例描述一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整理。图书角的图书散落一地,有的书页还被折角;植物角的花盆周围有洒落的泥土,植物叶子上沾满灰尘;玩具区的积木、拼图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教师观察到,大部分孩子在整理时只是随意将物品归位,并没有真正将其摆放整齐。其中,乐乐将图书胡乱塞进书架,根本不顾及图书的类别和顺
2、序/朵朵整理植物角时,只是简单地把泥土扫到角落,并没有清理干净;轩轩则把玩具随手一扔,就跑去和同伴聊天。教师见状,停下手中的事情,组织孩子们围坐在一起,针对公共区域的整理情况进行讨论。三、案例分析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大班幼儿虽然已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动手能力,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做事缺乏持久性和耐心,在整理公共区域时,往往只关注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完成的质量。同时,幼儿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还在逐步形成中,对于公共环境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没有真正理解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以往的教育方式多以说教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育效果不佳。四、案例反思通过这次事件,教师深刻认识到培养幼儿爱护公共环境意识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提醒和要求,而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公共环境小卫士”“整理小能手大赛”等,让幼儿在游戏和实践中亲身体验爱护公共环境的乐趣和意义。同时,注重榜样示范的作用,教师以身作则,认真细致地整理公共区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幼儿。此外,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爱护公共环境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在家庭中也注重培养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爱护 公共 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