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成语故事接龙:从守株待兔到狐假虎威.docx
《幼儿园大班案例-成语故事接龙:从守株待兔到狐假虎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案例-成语故事接龙:从守株待兔到狐假虎威.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成语故事接龙:从守株待兔到狐假虎威一、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语言区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对传统成语故事兴趣浓厚,经常围坐在一起模仿故事角色对话。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同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师设计了“成语故事接龙”主题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解和表达基础,教师选取了一系列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成语,以“守株待兔”作为起始成语,引导幼儿通过接龙的形式展开故事创编与演绎。二、案例描述活动开始,教师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农夫太懒惰,有的说兔子太不小心。随后,教师抛出接龙任务:“我们要用新
2、的成语接着这个故事讲下去,谁想到了合适的成语,就可以来继续创编故事。”小宇第一个举手,大声说:“我想到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知道后就假装很悲伤。”其他孩子也受到启发,故事在接龙中不断发展。乐乐接着说:“狐狸悲伤完,就想办法找吃的,它遇到了一只老虎,用狐假虎威的办法吓唬其他小动物。”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结合生活经验和想象,将成语自然融入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在故事创编过程中,教师引导孩子们用动作和表情演绎角色,有的孩子模仿兔子蹦蹦跳跳,有的孩子扮成威风凛凛的老虎。最后,大家一起将完整的故事进行了角色扮演,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活动。三、案例分析此次成语故事接龙活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从语言发展角度看,幼儿在创编故事时,不仅巩固了对成语的理解,还学会了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了语言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孩子们在描述角色行为和心理时,使用了“狡猾的狐狸”“慌张地逃跑”等修饰词,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在社会性发展方面,接龙活动需要幼儿相互倾听、配合,有效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当有幼儿的想法与他人冲突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讨论,尊重不同意见,促进了幼儿沟通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对成语故事的演绎,幼儿潜移默化地理解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如不能不劳而获、不要仗势欺人等,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四、案例反思本次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在时间把控上,由于幼儿参与热情高涨,部分环节超时,导致最后的角色扮演有些仓促,今后应更合理地规划各环节时间。此外,在成语的选择和引导上,可以提前提供更多具有启发性的成语,拓宽幼儿的思路,避免故事发展过于局限。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进一步延伸成语学习,如开展成语绘画、成语猜谜等多样化活动,加深幼儿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共同阅读成语故事,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氛围,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大班 案例 成语故事 接龙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